寻找房地产真相
2011-05-16   作者:穆青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是的,你没有看错。大堵车、春运潮这些热点问题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在这本苏东写的《房地产真相》的书里,却都找到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土地供给不足!大堵车是由于土地供给不足;春运潮同样也是由于土地供给不足;目前在中国人心中普遍存在的怨气同样也是由于土地供给不足造成的。
  读完这本书无疑你就会产生这样一种印象,似乎中国的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由于土地供应不足造成的。这样的结论显然有些荒谬。像大堵车,还有春运潮产生的原因,都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以春运为例,是与中国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有巨大关系,从而造成每年一度中国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迁徙。当然,当前很多中国人心中的怨气的确与超高的房价有关。而在本书作者看来,超高的房价就是因为土地供给不足造成的。
  这是一本反映房地产问题的书。虽然市面上谈论房价问题的图书已经多如牛毛了,仍然难掩这本书的独特。作者的写作思路并没有集中在房地产的具体操作领域,而更多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解说房价形成的原因,并且试图从一些制度和政策本源上探求房价高低的奥秘。这种努力无疑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无疑,在整本书中,围绕的一个中心论点便是认为当前的土地政策存在问题,反复解说土地供给不足的危害,认为正是土地供给不足,造成了中国社会的高房价,并进而引发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其实,房价高是由于土地供给不足的观点已经有很多人提出了,应当说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但是,在一本书里花费如此笔墨进行详尽解说还是令人有些惊讶。有那么复杂吗?有这么多因素值得分析?
  如果认真地读一下,还真的颇有收获。你可以看到很多精巧的分析。比如,人口迁移与房价的关系。以往人们谈到住房价格高涨时也都解说是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并普遍认为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但从没有人从人口迁移的角度解说中国城市住房需求的旺盛。从其分析看,从人口的迁移角度进行描述比单纯地以城市化来描述无疑要更为准确。作者的一个独特观点是,认为并不是所有城市平均接纳了“城市化”的人口,而是中国的人口进行了“集中的迁移”。也就是说,作者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并没有平均分配在所有的城市当中,而只是集中在一些较少的地方。比如,作者认为中国的人口迁移方向可大致分为两类:一、当地的人口迁移,包括:1、当地和邻近的县城;2、当地和邻近的地级城市;3、当地的省会城市。二、他乡的人口迁移,包括:1、首都北京;2、沿海地区;3、较为少的内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无疑这样的分类比简单泛泛地谈城市化要准确得多。
  这就得出了本书的另一个结论,那就是认为在中国并非所有的城市房价都高,而是只有较少数的城市才有畸高的房价,而人们反应最为强烈的也只是在这少数的几个城市。与此同时,书中作者认为,对住房问题反应最为强烈、最需要住房的并非这些城市的原有居民,而主要是这些城市的外来人口。这一结论显然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以看出政府极力修建的两限房和廉租房等都脱离了社会实际的最迫切需求。而因此人们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北京的77元房租事件遭到社会上那么多负面的评价。
  再如,之前人们通常都认为北京、上海等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比东京等城市低。而这本书却用实际数据论证,“中国的大城市人口密度才最高”。
  另外,书中讲述的几个具体事例也都很不错。广州、杭州、香港,这几座城市房价的表现的确比较有代表性,对其房价走势变化以及背后深层原因的剖析,无疑将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的房价问题。
  尽管书中有偏颇的成分,比如书中有个章节认为“炒房客无罪有功”,这显然是大大夸张了,肯定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但是仍然不失为视角极其独特的一本书。另外,我特别赞成的一点,就是书中提出的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的确,我们不光在房地产政策方面,就是其他方面的政策制订和执行,都有大而化之、甚至全国都统一执行一个政策一个标准的问题,导致政策总是在实际地区难以有针对性地实施。
  比如,是不是所有的城市房价都高呢?如果按照书中的分析,就会发现如其所说,大多数城市的房价还是不高的,那么我们解决房价问题也就应当只将精力放在那些房价高的城市。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世界读书日,别让书虫独自狂欢 2011-04-26
·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011-04-22
· "世界读书日"百种优秀图书推向市民 2011-04-22
· "世界读书日"新华书店购书均享八五折 2011-04-22
· 合肥举办读者沙龙活动迎接世界读书日 2011-04-22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