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中国经济 黑天鹅还是白天鹅
2011-04-20   作者:陈勇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作者:傅勇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分歧无处不在,以至于经济学界有一个难以摆脱的笑柄:十个经济学家会有十一种不同观点。在信息爆炸时代,这些分歧被混淆或放大,往往使人无所适从。去伪存真,正是专业研究者的激情和责任所在。
  对中国经济的认识也是这样。理解中国经济,首先需面对的问题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年,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可借鉴的一般规律?国内官方的解释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西方学者从中抽出几个成功要素,即混合所有制、模糊产权及政府大力干预,并命名为“北京共识”。
  上述看法强调中国经验的特殊性。套用资本市场一个流行的比喻,如果将反映新古典经济学核心内容的“华盛顿共识”看做一般规律,则主要西方经济体是白天鹅,而中国经济可比作黑天鹅。
  在笔者看来,关于中国经验的特殊性论者和一般性论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特殊性论者强调过程,一般性论者更强调目标或结果。特殊性论者实际上认为,中国经济的成就伴随三个变化过程:所有制从公有到混合、个人产权界定从空白到模糊、政府计划从指令到指导。这一过程的方向是个人产权和政府功能得到合理界定,而这正好是一般性论者所强调的。
  在改革论者眼里,失衡的中国经济是一只“黑天鹅”。这个经济体有全球最庞大的人口群体,但这个人口群体总体来说是生产性的,超过40%(投资率)的产出在为下一期的生产做准备,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国家和商品出口国,接近70%(外贸依存度)的生产活动与对外贸易有关,由于消费较少储蓄较多,除去投资后储蓄的剩余部分为海外发达经济体(主要是美国)融资。
  当最大的人口群体以最大的生产能力为全球提供商品时,中国至少为全球经济繁荣输出了两个要素:低利率和低价商品。这种繁荣表现在两个方面:消费的繁荣和资产价格的高涨。在国内,它还表现在环境恶化——为满足全球消费,更多的生产环节集中于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了极限。建立在某种不平衡之上的繁荣终究要得到清偿,次贷危机便是一次强力校正。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个经济体充当了中国现在这样的角色。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经济犹如一只黑天鹅。在一项对国际141位企业风险经理和精算师的调查中,14%的受访者将中国经济“硬着陆”视为他们对未来的最大担忧。正因为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吴敬琏先生疾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推行全面改革,改革成败在此一举。
  乐观的分析家看到的是积极一面。他们引用早期发展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结构性失衡是经济发展前期的正常现象,甚至是加快经济发展的一种途径。在他们眼里,中国经济还是一只“白天鹅”:人口结构决定了储蓄率处于高位,贸易依存度指标高估了中国经济的外向程度,净出口占GDP比重其实很小,加上统计失真的干扰,中国经济失衡其实没有看起来的那么严重。为此,复旦大学的张军教授呼吁,正统的经济学家应该将观点建立在一般均衡概念之上。
  在笔者看来,两方面的分歧可能在于:白天鹅论者强调失衡原因的必然性,认为失衡程度被夸大,而黑天鹅论者强调,不论导致失衡的原因是什么,失衡的后果是严重的——可能牵制了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向成功。
  继续拉近镜头,看中国当下经济增长。一些观察家喜欢套用周期理论,典型的“设备投资+库存”周期一般长达9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后的三个周期长度为7-10年,与这一时间长度大体吻合。上一个周期繁荣的顶点在2007年,经过3-4年的调整金融危机基本结束,可以判断:2011年,中国站在一个新周期的起点上,新周期的主要特征是新一轮设备投资或设备更新开始启动。套用上文的比喻,下一个周期就是白天鹅。
  还有黑天鹅吗?当然有。在结构失衡论者看来,2011年中国经济遇到的很有可能是一只黑天鹅,而不是白天鹅,因为中国的结构性失衡远未消除。2008-2010年给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机会,但巨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却加剧了结构失衡,除非一轮技术革命驱动在即,中国没有进行马上设备更新的动机和诱因。中国未来更有可能进行的,是一轮痛苦的产能调整,才能使生产结构去旧存新,满足新一轮需求增长。也就是说,简单套用周期理论预判中国经济,可能并不正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英国“世界读书夜”赠出百万本图书 2011-03-07
· 台湾上班族去年人均读书10.6本 2011-02-16
· “农民读书月”活动在全国陆续展开 2011-01-28
· 郑州首家“读书银行”开张 2011-01-28
· 2011年上半年推荐阅读书目确定 2011-01-2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借鉴美国经验完善发行审核机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强震与“经济海啸”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