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的人口占世界的40%,在当前经济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印两国都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带动全球复苏的引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中印两国既有很多共同之处,又高度互补。一方面,中印都是新兴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很多共同的挑战。两国又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明底蕴,在很多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经历或感受。另一方面,印度的服务产业高度发达,特别是外包产业更是全球领头羊,而中国以前更多的是集中于制造产业,现在则更关注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增长转向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中印产业结构的差异性意味着双方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取得双赢的合作,这些增长模式和优势上的差异在两国之间产生了很有意义的互补性,并为双方创造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这也是双方企业的合作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一个更科学的发展基础模式之上,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加快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变,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这些方面印度和印度的企业则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近年来,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呈现出令人振奋的趋势,这种趋势还将会持续。2009年12月11日,印度产业联合会及印度商业论坛(中国)主席徐肯迪(JJShrikhande)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的“中国企业与印度企业之间的合作机会”研讨会上指出:“预计到2020年,中印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从而超过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到时印度也将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
推动两国关系的动力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投资经营要有互利的概念,任何一方的贸易保护主义,都不利于展开经济合作。两国还要抛开历史成见,加强双方的政治互信,及时、善意地解决出现的问题。
中印经济合作发展前景光明,主要有四点原因:首先,中印两国地理临近,关系长远,同为亚洲崛起代表,政治友好与经济靠拢是历史的必然;其次,两国领导人就双方的定位与发展方向达成一致,即互利合作的伙伴关系;第三,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前景普遍看好,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最早开始复苏;第四,作为当今最大的经济新兴体,双方的合作领域十分宽广,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和印度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两个经济体。不过,两国的经济模式却迥然不同。中国的GDP和人均GDP均高于印度,而印度经济对外贸、制造业和投资的依赖性小于中国。印度试图效仿中国在制造业中所取得的成功,以为其庞大且还在不断增长的劳动力大军提供就业机会。而中国则试图效仿印度在信息技术和制药等知识型产业中所取得的成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印双边贸易出口明显减少,中印两国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促使贸易合作保持增长势头。
印度超大型私营企业在印度经济改革和发展中日益壮大,并迅速成长为印度跨国公司。在近年世界商品、服务、技术和资源并购战中,其强大实力和成功经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本书向读者展现了一些重要的印度大型私营集团,并对其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以及面向世界发展跨国经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它们是印度经济中最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成分。在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形势下,这些企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在印度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壮大,并迅速成长为让世人刮目相看的跨国公司。印度现在有33个世界级的大公司、发育完善的资本市场、现代化的银行体系,特别是在知识经济领域,中国迫切需要在这几个方向上大步前进。此外,印度的成功经验,对目前正在探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我国有着可贵的参考意义。
中国和印度两个经济大国的崛起,是21世纪对人类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经济趋势之一。虽然中国在过去30年里的经济总量远远领先于印度,但谁也不能保证,未来我们将一直领先。为此,不被人家“捧晕”,也不被自己“忽悠”,不去以得意的目光看别国问题如何严重,而是要真正正视、深入研究、积极解决自身的问题,对于印度的崛起,我们需要更多的理性与智慧。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南亚中亚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