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闫坤
张鹏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近两年中国经济形势极其复杂,除了经济周期性回调的内部下行压力凸显外,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经济风向的变化促使政府部门调整了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和手段组合,相机抉择地采取了财税、金融等一系列政策。闫坤教授等所著《中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2008一20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前沿性的有益探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作者发挥财政研究的专长,突出了宏观经济分析的财政视角。书中的分析秉承了通行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和分析范式,内容涵盖我国的外部经济环境、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同时,其研究又没有囿于基本的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范围,而是在此基础之上重点突出了财政、税收与金融的运行形势,并且对这些领域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进而从中引出可供借鉴的有益启示。
其二,对经济形势变化与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特点作出观点鲜明的概括。例如,作者提出,2008年二季度,面对“输入性通胀和税收环境逆转”形势,我国采取了稳健财政政策;当年第三季度在世界经济衰退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转而采取“政策协同与审慎微调”,即实行“宽松型货币政策”与“长期利益为目标的财政政策改革”。再如,作者认为,2009年三季度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与通胀迷局”的形势下,我国采取了“以防止通胀为基础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即“平稳、适度的货币政策”与“供给管理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相结合。作者对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特点的概括有独到之处,有助于读者比较清晰地看到近两年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经济政策相应变迁的轨迹和脉络。
其三,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有深度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创见的政策思路。例如,作者分析了美国信贷危机和数量宽松政策转化为其他国家主权货币危机的过程,以及对我国带来的危害,提出在中、美两国间建立风险防范框架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危机缓冲和调整机制、美元币值稳定机制以及违约处置机制等,对我国如何应对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特里芬困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又如,作者提出以供给管理为核心的战略性财政政策,旨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以清洁能源、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经济发展,这对于完善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有一定的创新性,也有决策参考价值。
其四,注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整个研究中,作者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既有大量的经济数据作支撑,以事实说话,又注意避免把读者带到浩瀚的“数据海洋”中而不得要领。作者在数据的选取与行文的组织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这便于向读者传递比较全面、客观而又有见地的经济信息和分析结论。
总体而言,《中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是能够使人有所收获的研究成果,有些论述也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希望作者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更进一步,取得新的成果。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