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看“重庆模式”?
2011-03-03   作者:郑渝川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作者:苏伟 杨帆 刘士文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近年来,“重庆模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概念。之所以热门,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关于重庆的近几年治理实践,究竟好不好、能否持续,这在国内外是有强烈争议的。由此产生的不同看法,并不是某些官员所称的杂音、来源于“极少数人”。通过《重庆模式》一书,我们可以发现,对此概念持批评态度的人及其提出的观点,有许多来源于对重庆各领域发展情况的不了解。
    这绝不是说,重庆有关方面没有开展政策营销、让外界人士无法认知了解。有所偏见和误解的不少学者、媒体人、网民及其他人士,确实需要反省,警惕那种不愿了解和深读、随意轻率嘲弄的思维逻辑。
    问题是,为什么会有不在少数的人,下意识(无意识)的不相信“重庆模式”呢?这其中有没有模式本身与经济、社会、文化规律的错位,让人无法相信、接受和赞赏?又或者,本来做对了某一件、某一些事,而因为政策营销传播基调、话语方式过于突兀,造成质疑?
    另一方面,重庆模式,是否意味着一种可供复制的“问题解决模式”?换句话,重庆市近几年所推行的各项改革和施政,究竟能否推广到整个中国;重庆能否如深圳、上海浦东过去所做的那样,担当起中国国家转型的改革试点角色。这是基于“重庆模式是正确的”前提下提出的追问,也是《重庆模式》一书要想自圆其说所必须解答的问题。
    《重庆模式》这本书的基本意义,就在于能使人更为全面、客观的看待重庆改革发展的政策方向和内容,认识到分别引起过国内外热议和批评的各项“新政”的连接关系,进而理解到许多政策(制度安排)的紧迫性、必要性和独特价值。譬如,重庆为消除地理、物流劣势,对产业分工进行垂直整合,改变了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模式,创新发展出富有重庆特色的“一头(原材料)在内,一头(销售)在外”方案,实现配套物流成本最小化,使得信息产业集群迅速崛起,震惊全球业界。其间的创新思路和力度,颇值得国内其他地区借鉴。又如,重庆在培育国资、国企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使之承担起改善民生的责任(如公租房),做出了国内其他特大城市、大城市没能做到(不愿去做)的成绩,也是发人深省的。
    书中承认“重庆模式”有亟待完善加强的地方,较为简略的谈到,“民主建设对于重庆有特殊意义。重庆经验,主要是薄熙来书记领导下取得的,他个人因素起着关键作用……但长期来看,要依靠民主法制而不是杰出的领导人……应主动进行民主的试验。只要按法律行事,民主发展就不会影响社会稳定,而是真正控制腐败的制度屏障。”
    在笔者看来,《重庆模式》这本书比较出彩、能引起读者兴趣、发挥出几名作者才智水平的章节,当属第四章(经济开放、招商引资、产业整合)、第六章(城乡统筹)和第八章(民生导向)。而对于“重庆模式”本身引起争议最大的一些内容,基本沿用官方措辞,不仅显得亲和性、灵活性、说服力不够,而且也未能妥帖的与经济、民生工作整合在一起。
    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纲领都强调“民主”之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没有民主,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这本书既然提到了“民主”,却仅仅一笔带过,未能务实全面的解读社会主义与民主、当代社会主义社会下的民主、全球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民主几大根本性命题,以及这些命题与“重庆模式”正确性、生命力的关系,这才是最让人遗憾的。
    而满足当代任何社会体制形态下人民知情权、监督权,体现最基础民主的预算公开问题,书中也未提半句,颇让人不解。如今,无论是“重庆模式”的支持者,还是因各种原因而形成的批评者,都赞同这种模式培育出一个强大的地方政府,及其支配公共资源的能力。如果没有预算公开,笔者不相信单靠“唱读传讲”,就可以遏制三公消费,以及地方政府、国资国企出现错误决策、低效率运作的情况。事实上,如果“重庆模式”能够添加可操作的阳光政府、阳光财政、阳光国企(国资)等内容,并将制度创新付诸实践,才可能保障地区长期快速发展、稳定和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台湾上班族去年人均读书10.6本 2011-02-16
· “农民读书月”活动在全国陆续展开 2011-01-28
· 郑州首家“读书银行”开张 2011-01-28
· 2011年上半年推荐阅读书目确定 2011-01-24
· 《设计师不读书》 2010-11-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