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战争与和平轮番上演的商业生态,看惯兴亡与沉浮贯穿始终的企业史传,人们不难洞悉这样一则真理:那些成功企业都具有类似的优秀品质和制胜法则,可失败企业的悲剧根源却千差万别,五花八门。然而,进入2000年之后,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和全球竞争的商业氛围让机遇和困境变得扑朔迷离,令成功和失败不再泾渭分明,没有人能够准确在英雄和败寇间划清界限,除非他甘心彻底归隐,放弃游戏。
由此,我想起几年前和一帮朋友一起爬山的经历,眼看就快到山顶了,就差那么最后几步,我却气若游丝、寸步难行,朋友用酷爱登山的万科董事长王石的一句名言嘲笑我:拒绝攀登,就只能做一个仰望者。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登山与经营企业的共性:登山是一项勇敢者的游戏,也许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的一种运动、一项修炼。登山者必须有热情、有目标,只要你相信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就能战胜恐惧与疲惫,把攀登进行到底。而管理者的基本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潜力,帮助他们点燃灵魂深处的火焰,从而推动经营事业的前进。真正的企业领导人不会被失败所吓倒,他们勇敢面对困境与内心的软弱和挣扎,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
王石的话,显然不只是代表了一名登山者的内心感受,而是抒发了一种登山与管理的双重体悟。登山靠的不是百米冲刺的速度,而是保持节奏的能力,即便这个节奏是每走一步要停下来喘五口气。这种对节奏的掌握使你更有可能保持体力,从而去应对不可预见的挑战,也更有助于你在最后关头实现当初立下的登顶志向。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说百里之路走了90里才算一半,因为最后10里路的艰难和重要程度堪与前90里相当。其实这句话还可以稍作改动,变成“行百里者半九十五”,尤言最后百分之五路程的艰苦和重要。
在《大逆转》这本书中,作者陈润收集并梳理了中国企业界9位著名失败者涅槃重生的故事,从中分析得出的经营智慧和成功品质,完全可以用登山的独特体验一一复盘。10年前,这批登山者或因节奏过快,或体质羸弱,或方法错误,在离山顶距离不一的地方跌倒,有人头破血流,有人伤筋动骨,还有人坠入万丈深渊侥幸逃生。不过,最后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擦干血迹,重新站立,没有一个人做仰望者。
如今,有人爬到95里处,有的已完成99里路程,甚至有人已然登顶,但在公众心目中,他们都属于同一类人:英雄。从跌倒后再爬起来的那一刻起,一直都是。
毋庸置疑的是,矗立在他们面前的这条山路比当年更泥泞湿滑,更陡峭险峻,更荆棘密布,依然要面临雪虐风吹,忍受饥寒交迫。在大多数时候,生死只在脑海的一念之间,而成败在于脚下的毫厘之差。与10年前相比,他们过得并不轻松,甚至变得惶恐而谨慎,那是因为对死亡的敬畏和对活着的渴望都将生命的意义不断放大。不过,他们的攀登对山底下跃跃欲试的探险者和半途踌躇的仰望者而言,精神鼓动力远大于10年之前。这种坚忍和不屈让后来者始终满怀这样一种希望——“如果我足够努力,也可以像他们那样登上顶峰”。
在这里,我必须提醒所有东山再起者两句话:失败是失败者的动力,成功是成功者的障碍。而作为一名真正的登山者,攀登应该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姿态,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知名记者和畅销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