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6年美国第一家现代风险投资公司美国研究开发公司(ARD)成立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中,全球风险投资行业历经了萌芽时期的默默无闻、“杠杆收购”的泡沫破灭、“硅谷”腾飞时期的名声大噪、“互联网泡沫”的惨淡经营,直至今日在“后危机时代”的逆境中求生存。每一次经济波动与行业剧变,总伴随着大量投资机构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然而,半个多世纪的大浪淘沙过程中,总有一些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的风险投资家,他们正是本书中访谈、调研与探讨思考的对象。他们中的佼佼者,包括从事风险投资近半个世纪的约瑟夫
L.赖斯和富兰克林·皮切尔·约翰逊;筹建全美第一家专注于投资印度风险投资基金的威廉
H.德雷珀;参与NASDAQ证券交易所股份制改革的F.沃伦·海尔曼;以及投资Adobe公司的C.
理查德·克拉姆里克等等。对这些风险投资大师的访谈、交流、思考,给予了我们这些后进者积极的启示与价值。
纵观全书,结构上分为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两部分。实际上,书中的风险投资大师们的投资行为几乎涵盖了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领域中针对不同投资阶段而设立的各种类别的投资机构,其中包括专注于将大学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的早期资本(孵化器与天使资本),投资成长期企业的成长型资本,从事并购重组交易的并购基金,剥离(困境)企业资产的重振资本,以及将上市企业私有化进行重组再上市的新型投资基金。
纵观全书,风险投资大师们所专注的行业或领域各不相同,但几乎涵盖了风险投资行业诞生至今的所有热点,甚至是独辟蹊径的行业、领域及投资对象。比如,目前风险投资机构热衷的能源行业、服务业、TMT行业、医药行业、生物技术行业等,其中最为独特的则算是JP.摩根/Chase资本的合伙人杰夫·
沃克尔,他创造性地将私募股权管理技术应用于非营利组织(NGO),获得了显著而积极的效果,提出并证实了“慈善同样也可盈利”的与众不同的观点。
风险投资大师们专注于专业领域数十年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形成了娴熟的投资技术与判定技能。比如,在基金内部实施扁平的薪酬结构,有助于避免团队由个人主导和公司内部互相争夺资源;引入“瀑布测试”,即假设出现一系列的坏消息,对企业进行宏观与管理的压力测试;从人才、经验、技术/产品、财务计划、业务谈判五个维度建立模型并有效识别投资机会;从文化、领导力、行业特长、交易执行/管理四个维度建立所投资公司的管理层选择标准等。
风险投资大师们置身于风险投资领域几十年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形成了独特的投资理念与投资策略。比如,“有罪推定”理念,其强调的是“所有潜在的投资应被视为错误,直到被证明正确”,潜藏其后的便是“任何投资理论、管理假设或公司策略都不能仅凭表象加以判断,在实施前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景下进行检验”,特别是在市场向好、行业红火的时候,更应沉着应对,拨开迷雾,透视项目本质。再如“工业杠杆”概念,其强调的是“拥有大量实物资产、工厂及设备的企业具有沉重的工业杠杆,如果一个公司具有工业杠杆,该公司很难再承受财务杠杆,双重杠杆将极大限制该公司的发展”。又如,站在“经营的视角”,风险投资家作为“企业家”的经营机构和其所投资对象,应该形成一个同时拥有经营能力和融资能力的产业集团,“面对不明朗的经济前景以及紧张的金融环境,回到基本面绝对是一个有前途的选择”等。这些充满哲理和智慧的投资哲学与投资理念,乃是这些风险投资大师一生精华的凝炼。
纵观全书,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这些风险投资大师的人生阅历异常丰富。他们的职业生涯涉及实业集团、律师事务所、政府部门、联合国机构、野战部队、投资银行等。或许这表明,从事风险投资行业,不在乎职业出身与职位高低,也不关注职业地位高低,但隐藏在这些经历背后的是:“坚毅的品质、敏锐的观察力、沉静的心态、卓越的管理技能、团队协作的能力、独特的投资理念、冒险精神、充满激情……”所有这些,是成为一名卓越的风险投资家所必需的品质。
生存环境决定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可以将此作为“人生逻辑”的话,本书中的大师用他们的人生历练证实了这样的逻辑。理念始于经验,经验源于实践,实践成于思想。如果可以将此作为风险投资行业的“投资逻辑”,本书中的风险投资大师用他们的从业经历不断验证着如此的逻辑,正如F·沃伦·海尔曼所述:“市场会定期地经历一个完全摒弃老套经济学理论的阶段”,只有不断地学习、思索、实践、总结,不断践行投资大师芒格所推崇的残酷投资学之“心理否定”(归零心态),方能存活于市场。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风险投资大师们的实践案例具有普适性,事实上,不同的国情和文化以及时代背景使得这个世界本来就无单一普适的投资准则。但毋庸置疑的是,潜藏于人生历练背后的“人生逻辑”将让我们正视自己的人生,即使让自己明白不适合投资界也是对人生方向的修正,因为“不要从事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正是风险投资大师们的忠告;隐藏于行业经历背后的“投资逻辑”将足以给予后进者们以智慧的启发和思维启示,因为“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形成独特的视角”正是风险投资大师们几十年的体会。或许隐藏于风险投资大师们背后的“人生逻辑”与“投资逻辑”,才是本书作者渴望传递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