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二次革命”
2011-01-24   作者:杨吉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作者:滕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什么是财富?在阿尔文·托夫勒之前,我们的理解可能是钱、土地或房子。这样的认识渊源自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的观点,他把“财富”跟“经济”等同起来,认为两者是同一个概念;而亚里士多德则对此作了进一步明细,指出前者不过是后者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有价物(货殖)。后来的古典经济学乃至多数经济学派由此一脉相承,基本将“财富”视为“商品”,是一切人们要得到的东西构成的,能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类的欲望。直到托夫勒,他的《财富的革命》冲击了我们传统的甚至有点过时的财富观,他提出:财富指任何财产,或是共有或是独有,并具有经济学家们所谓的“用途”,它给我们提供了某种形式的安乐,还可以用于和其他形式的能够提供安乐的财富来交换——这个定义显然与贯穿了二千多年西方经济学思想史的“幸福”、“价值”、“功利”、“效用”在遥相呼应。其中,托夫勒特别提到“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它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而且将成为未来财富创造体系的主体”。
    财富也可以无形,而且随着第三次浪潮的到来,无形财富会凸显更大的价值。实际上,在托夫勒之后,人们已然改变了对财富的陈旧观念。例如滕泰,他的“财富观”正是对托夫勒式的再度诠释:财富是指一切具有储藏、比较或交换功能的效用和使用价值。财富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其价值一般可以用货币来衡量。财富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地隐藏于财富对象本身,而是随着人们的认知而不断变化。在《财富的觉醒》中,滕泰受托夫勒“三次浪潮”(产业革命)的启发,也相应地划分出人类的三次“财富革命”。第一次是以地球表层生态环境为基础,利用物种繁殖规律获取财富,因此也叫“生态财富革命”;第二次是随着矿石、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以及风能、水流势能等自然运动形式的转换效用,人类的财富来源终于跳出了地球表层生态环境,超越了对动植物繁殖规律的利用——这种财富来源的拓宽和财富总量的飞跃也叫“硬财富革命”;第三次是以计算机产业和网络虚拟产品,以及金融产品、知识产品、服务等为财富形态,其来源都超越了客观世界,摆脱了对地球资源的依赖,这种以人的思维为基础的财富形态因而也被称为“软财富”。
    “软财富”是滕泰生造的概念,也是《财富的觉醒》要讨论的核心。在滕泰看来,软财富的最大特征是摆脱了有形物质资源的限制,其价值更多地表现为无形产品,如品牌、专利、知识产权、票证、信用货币、金融衍生品,信息情报等。并且软财富的价值早已超过了生态财富和硬财富的价值。仅就此而言,滕泰还是没有跳出托夫勒《财富的革命》所既定的框架,托夫勒早就预言无形资产或知识经济将是未来财富的主流。但是,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当滕泰明确地指出现代社会中维系人们衣食住行的财富形态早已不敌虚拟的软财富形态,甚至其重要性——在某些关键时期——也远远不及虚拟的软财富时,他却抛出一个疑问:为什么美国在实体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下要把9000亿美元全部砸向金融领域?而中国在股市跌幅超过70%的情况下却要向实体经济增加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
    滕泰的反诘不无道理、却有所指。他认为,中美两国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所作不同的决策恰恰反映了两国财富观落后与先进、过去和将来的差异。特别是中国的经济现状既有短期增长下滑的挑战,也有外部冲击和国家财富流失的隐患,更有长期财富创造能力的衰退和“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滕泰深知问题的情势严重和迫在眉睫,但他认为,如果要迎接挑战,只有回归财富的本质,寻找财富增长的深层次动力,而不是简单地按着凯恩斯主义的反周期政策循环往复……
    抛开“软财富”是否一语中的,能否行之有效不谈,滕泰在“财富观革新”上的呐喊、疾呼无疑是恰当的。例如,滕泰在书中提到内外交困的2008年过去后,“中等收入陷阱”将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什么会如此?滕泰的分析是因为有四个瓶颈问题尚待解决:一是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内需增长过缓;二是城市化进程中形成新的二元结构,城市贫民窟与城市繁华伴生,且尾大不掉;三是资本项目开放造成金融风险和国家财富损失;四是从一般制造业向高端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升级过程中出现不可跨越的障碍。尽管问题横亘在前,看起来难以逾越,但滕泰在书中还是从“软财富”层面探讨了几个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方案。在讨论过财富分配、人口城市化和金融领域问题之后,腾泰认为,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如何回避硬财富制造的资源约束,通过技术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就是说,争取以互联网经济、金融虚拟经济、知识信息经济为主的软财富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这将是中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保障。据此,滕泰建议,当务之急是制定国家层面的软财富发展战略。
    不难发现,滕泰的“财富的觉醒”很大程度上是传统财富观的觉醒,是国家科学产业战略思维的觉醒。它给予人们启发和反思的是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致富、享富和持富,它势必将突破人们原有的财富观,并予以升级和创新。在这个意义上,《财富的觉醒》脱胎于《财富的革命》,但有了具体和深入,更重要的是有了对中国问题的关切和关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