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彭志强 刘捷
胥英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商业模式很重要。模式不同,公司格局也不同。比如你的商业模式是零散写书评,赚点稿费,就总也做不大;但若改成资讯服务形式,将书讯、书评、培训、论坛、配送结合在一起,就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很多年以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说过:“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他的洞见是对的,商业模式不仅关乎赚钱的方法,更在于战略的学问、竞争的门槛和商业的逻辑。就像在哪里都看得到的分众传媒,它赚钱的方法很简单——挂屏幕、播广告、收费用,这个谁都懂,而且它的产品和服务也不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相反,它很容易被模仿、被克隆。但问题是,为什么谁都看到,谁都知道,谁都学得了的东西,就是谁也做不了呢。聚众已被吸纳为分众,分众还是那个分众,剩下的“小众”只能去车厢、去街道、去影院、甚至去洗手间了……
这就是商业模式的厉害之处,也是它不同于生产模式、销售模式、管理模式、资本模式或盈利模式的关键所在。尽管人们对于商业模式并不陌生,就像现在动不动就说Web2.0、VC、创业板一样,但是对这个名词的定义却很少能讲清楚的。目前通用的一种解释是: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Relationship
Capital)等借以实现(创造、推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虽然这个版本归纳的比较全面,但还是不好理解,反倒是《商业模式的力量》一书中的一句话概括精辟、直击要害——自己可以复制自己,别人很难复制你。
这话从何说起呢?书中写道,所谓“自己可以复制自己”,就是说企业的销售额不断增长,企业的利润不断增长,门店数不断增长,也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长,这种增长不是说很快就遇到了天花板,遇到了瓶颈,而是一个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过程。当然,增长未必是单纯代表自己运作,也包括并购整合式的增长,不管用哪种方法,企业的经营效益都在不断增长。至于“别人很难复制你”,是指其他企业看着你赚钱干瞪眼,这个时候你就会有很好的利润,因为你拥有了企业经营当中最为宝贵的“定价权”。回想一下分众传媒,它就是把“自己可以复制自己”、“别人很难复制你”发挥到极致的典型个案。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就是能解决“自我复制”和“防止被别人复制”两个问题的运营架构,别以为这两句话对立矛盾,但它们恰恰是商业模式的精髓、魅力和难度的地方。
毫无疑问,这两句出自《商业模式的力量》的话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商业模式、为何要商业模式。但又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即如何建立商业模式?对此,有几本书值得推荐。一本是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的《发现利润区》,一本是孔翰宁、张维迎、奥赫贝合著的《2010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力》,一本是李振勇的《商业模式》,还有一本就是之前提到的《商业模式的力量》。
这本书提出了“商业模式六式”的概念。第一式,客户精确定位,杀手级的隐性核心需求。第二式,收入以哪种产品/服务、从哪个阶段、以哪种方式来获得?收入的可持续性(黏性)、爆炸性增长潜力?第三式,成本怎样革命性地降低?第四式,自我可复制,是否存在扩张瓶颈?第五式,高竞争门槛,掌控核心资源,他人不可复制。第六式,系统性价值链的设计与重组。根据这个标准,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必然要对客户需求、资金核算、成本控制、规模效应、竞争核心、价值链争夺、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命题有充分的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能达成长期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另外,该书还提供了若干种商业模式类型。如平台模式、网模式、资源衍生模式、产品的开门模式、产品金字塔模式和最近比较热门的免费模式。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类别没有遵循一定的划分标准,只不是对当前一些成功企业案例的梳理、总结而已,所以既不具有普适性,也不代表终极性。例如,在李振勇的《商业模式》中,作者就指出,根据商业模式的特征(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组成因素;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商业模式分为运营性商业模式和策略性商业模式;而根据产业链地位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制造商的商业模式、品牌商的商业模式、经销商的商业模式和终端商的商业模式等。
不得不承认,包括《商业模式的力量》在内,很多探讨商业模式的书都是以一种力求全面、客观、公允、权威的姿态去解读、去诠释、去引导,但它们都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局限;这个局限来自于经验上的偏见、认知上的短浅或论证上的浅薄。然而,不管怎么样,商业模式有一种催生企业永续向上的力量,有一种促使组织基业长青的力量,它是未完待续的,也是须经无数次磨砺、锤炼得来的——让我们认真地对待商业模式,正视它、关注它、讨论它、找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