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英)布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约翰·布朗为BP石油服务的41年中,经历了公司的多次转型,应对全球性和全行业性的挑战。在担任总裁的12年间,他带领BP收购阿莫科,进入俄罗斯和中国市场,成为仅次于埃克森·美孚的世界第二大石油集团。布朗关注环保,公开支持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改变了整个行业的公众形象。
说起我的“石油人生”(显然在很大程度上石油对我来说已经不只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了),当时我完全没有想到它竟然会形成某种模式。我的经历不仅深受世界重大事件的影响,而且长期浸淫于各种政治角力以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所有这些疯狂举动都是为了享有和控制20世纪末全球最宝贵的资源——石油。
当然,在此过程中我并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在这个舞台上贡献力量的一分子。我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对历史上的这些重大事件发挥了某些个人影响。我所经历的整个石油时代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工程学的突破以及各种经济要素和强势政治领袖的出现提供了全新的机遇,这个时代注定将诞生许多伟大的变革。
1966年我刚上大学,以学徒生的身份加入了由英国政府部分所有的BP。等我1969年大学毕业时,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计划已经成功完成。这个事件让人类有机会从太空的角度重新认识地球,我们不过是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一条脆弱无比的蓝色生命之舟。对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来说,正是这个发现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应对这个星球及其子民担负起某种责任。我就是在这种责任感的感召下开始在BP的职业人生的。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带来的是一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大衰退。经历了数十年的稳定发展,石油工业仿佛在朝夕之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在市场经济史无前例的巨大影响之下,这种变化还将继续下去。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经典著作《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曾提到“扁平化世界”的说法,他在书中描述了全球正以惊人的速度发生扁平化,而这种深刻变化必将直接或间接地迅速影响到“地球上的任何人”。由于它并非“有序地从老成功者向新成功者过渡权力”,因此这一转变会带来某种巨大的破坏力。
在我服务于石油行业的40多年里,人类历史总是随着我们对能源的理解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国家的命运也随着石油的兴衰有起有落。同样,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因为它变得飘忽不定,充满未知。
当我加入BP时,英国的首相还是哈罗德·威尔逊,而美国则是理查德·尼克松的时代,当时希望改变世界秩序的国际领导人全都在追随他们的脚步。等到了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时,国企私有化被提上了日程,BP首当其冲。当然,总的来看这样对BP利大于弊,至少让公司摆脱了官僚主义的思维模式,企业变得更有活力和竞争力。苏联也开始走出冷战对立,进行社会改革。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世界政治舞台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国际市场上到处是诱人的商机,这一次我们牢牢地抓住了机会。与此同时,包括微处理器问世等在内的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也为BP的石油勘探和生产带来了重大变化。
1995年我开始担任BP公司首席执行官,那时全球石油产量丰富、价格低廉,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也很低。当时的油价为每桶17美元,在我担任首席执行官的12年里,油价的波动范围非常剧烈,最低时仅为每桶9美元,最高时达到每桶67美元。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我学会了平衡自己的情绪,既不盲目乐观也不绝望悲观。而且我还意识到政局的变化会给石油行业带来机遇和风险。1995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迅速崛起被广泛认为是业界的重要机遇,但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待观察。互联网的巨大威力尚未充分得到展现,但非政府组织的重要影响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我有幸在这个充满重大变化的时代领航BP,可以说全球各个行业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传统模式”3早已被粉碎得面目全非。
1995年,国际石油行业整体表现出萎靡不振的状态。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肮脏、过时、缺少职业道德和满脑子只顾赚钱的行业,没人愿意自豪地宣布自己从事的是石油行业。此时的BP正在经历一场危机,公司甚至不得不破天荒地削减股东红利以渡过难关。作为一个表现一般、规模中等的企业,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发展壮大,我很清楚必须对BP进行改革,否则它的命运将凶多吉少。
在我的努力下,BP逐渐成为英国知名企业和国际行业巨头。按照公司市值衡量,BP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非国有石油企业。从1995年年底到2006年年底,公司的总市值几乎增长了5倍,股东总收益比富时综合指数(FTSEAll
Share
Index)高出130个百分点,投资者股利增长了3倍,每股收益增长了7倍,石油产量增长接近3倍,已探明油气储量增长了近1倍。12年来,BP实现了无数的业界第一,而且在一些新的国家展开钻探业务,其中包括刚刚开放市场的俄罗斯和中国。BP已经成为国际石油行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BP一直以来都希望出现优秀的领导者,他应当具备驾驭当今政治和经济形势的能力。这个公司需要使命感和价值观的引导才能无往不利。然而领导力远非某个人的个人能力,它需要有一批值得信赖的伙伴共同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一个高度默契的团队来完成共同使命,需要高效的内部结构来保障价值的实现,更需要全体员工和合作者长期不懈地为同一个目标奋斗。
在BP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曾热心地帮助和指导我,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让我获益良多。相比那些成功的经验,失败和挫折经历在我印象中则更为深刻。我是一个喜欢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的人,随着在BP工作的逐渐深入,我遇到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棘手和复杂,这使我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做到应付自如。
可以说我在本书中讲述的故事,其实就是如何在高度竞争的石油行业逐渐成长和学习领导艺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曾经对公司做出重大改革,勇于摒弃业务部门的传统做法,甚至鼓励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努力推行政治和经济变革,这些都是我在多年领导工作中积累的深刻见解。我的管理经历可谓颇具传奇色彩,原因是我必须面对某些刚愎自用的国家领导人,想尽办法与其周旋,说服他们接受我的商业观点。要想成功做到这一点,你不但要对公司运营的任何微小细节都了如指掌,还必须深谙合作方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形势,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得满盘皆输的下场。此外,从技术角度来看,石油行业对工程技艺的苛刻要求比人类登月的难度不逊丝毫。这便是整个行业真正的内幕,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同,它对企业领导者的要求非常高,堪称高空走钢丝的艺术。
在BP几十年的工作中我走遍了全世界,显然要在书中把这些经历全写下来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只能选一些重要的人物、地点和事件进行陈述。书中所选的地点都是在我职业生涯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点。我会从伊朗的初遇石油谈起,一直讲述到在巴西寻找新能源为止。
同样,本书也真实再现了我在BP的种种失败经历和人性上的弱点。尽管我曾在商业上做出过许多令人不快的判断和决定,但在生活中我也是个性情中人,并不像工作中那样一切都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
实际上我的故事就是BP的故事,因为我们已经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然而,随着我的个人生活和公众形象的日益冲突,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和BP
40多年来形成的深厚联系正在迅速瓦解。这也许说明退休之后我应该颐养天年,重新拾回当年闲暇时的乐趣了。
虽然时光荏苒,但回想起1973年在纽约格林尼治村的初夏时节,那些漂亮的绘画作品和悠扬的老歌一时又在我心头徜徉开来。其实,作为我的终生爱好,它们从未远离过,只是从前的繁忙让我对它们感到有些生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