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没有贷款的是穷人
2010-12-13   作者:李香玉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字号

  牛刀,作为因具有良知、代表民意、敢说真话而大获网友好评的地产草根评论家,不遗余力向高房价开火,发出危机警示。为投资人和普通百姓的财富投资提供具有远见的分析和建议。
  《穷人通胀,富人通缩》是高房价泡沫必破,给蜗居者买房的希望之书 ;是经济变局在即,为投资者指点迷津的金玉良言。近日,本书作者、中国房地产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牛刀接受了采访。

  用心血为你“照明”
  问:您在书的前言中写道:“有了这本书,我相信大家能够找到生活和努力的方向。”您是通过一种怎样的方式为大家点燃指明灯的呢?
  牛刀:
这个不是什么方式的问题,而是心血和智慧。中国30年来,先后发生过三次通货膨胀。本轮通胀,是30年来的第四次,其危害之大、影响之广、历时之长、对民生伤害之深,将超过前三次。为此,如何度过本次通胀,是摆在中国城市居民面前的一个难题。
  这本书不过是在破解这个难题。

  问:您新书的书名是《穷人通胀,富人通缩》。您怎样界定“穷人”和“富人”呢?
  牛刀:
原来我们考量贫富的标准,大多采用恩格尔系数,联合国每年也会公布各个国家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但是,中国的国情和非洲不同,决定了恩格尔系数不宜于界定中国的贫富问题,而且概念不清,阶层模糊,对我们解决贫富问题没有什么作用。
  因此,我在本书中提出,以货币的使用属性来界定贫富,在银行没有贷款的家庭是中国的贫困家庭。这样不仅符合中国的现实,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层矛盾和分配体制上的不公平行为,也提出了终极解决办法。以货币使用属性来界定贫富,这是经济学上首次提出的学说,也是民生经济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观点。

  问:有评价说您的新书“为穷人指点迷津,为富人拨开迷雾”。通胀来临,“穷人”和“富人”用什么方式避险呢?
  牛刀:
中国的贫富异常分化,很多富人的钱财除了转移到境外,已经无险可避。人民币资产都将面临大幅缩水。因为大多数富人都在使用贷款,也就是很多人的资金是有使用成本的,不是真实的财富。
  从目前情况来看,总资产和农产品、黄金、房产等价格都处在历史的顶点,继续往上推进的动能不足,资本市场全面赚钱的机会不多。这个阶段,投资人的眼光特别重要,而且短线机会将要强于中长线投资。

  这叫什么GDP?
  问:您说“GDP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魔咒”。为什么采用同样的GDP核算体系,在中国却产生了问题?
  牛刀:
看GDP不要只看数量的增减,而要看GDP的结构。我认为,GDP的结构决定了质量。结构合理,GDP的质量就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有好处。反之,如果结构失衡,就决定了GDP的质量不高,就将危害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甚至危害民生。
  中国GDP结构有三大不合理:一是投资比重过高,市场表现是资产泡沫甚至货币泡沫严重,直接危害整个经济体系;二是消费水分太大,在消费中,政府的挥霍浪费相当严重,黄金周里很大一部分都是公款旅游,灰色消费。但是,全部计入了GDP;三是出口中的未完成交易量太大,但是,也无一例外地全部计入了GDP,生意都没有做完,就计入GDP,这样的GDP是虚假的。

  问:您认为以“幸福指数”取代GDP,作为发展与改革的评价目标,会更合理吗?
  牛刀:
是的。会更合理,但是不现实。在中国现行的体制下,不会考虑到全民幸福指数,因为某些人只考虑自己的幸福。

  教你“泡沫”生存法
  问:您在书中说道:“学会泡沫化生存才能抵御熊市通胀。”“泡沫化生存”是什么意思呢?
  牛刀:
一方面通货膨胀,一方面产能过剩,这是一种熊市通胀。这种通胀的走势就是,如果有能力遏制通胀,随之而来的就是漫长的经济萧条;如果没有能力遏制通胀,等待社会的就是不安定。何去何从,考验中国民众的智慧。

  问:中国出现房地产泡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政府有没有能力化解这么大的房地产泡沫?
  牛刀:
出现房地产泡沫的因素很多,在中国近10年的表现是体制问题。现实已经说明,房地产泡沫很难化解,最后房地产只有崩盘一条路。城市白领家庭,应该考虑一下房贷占收入的比例问题,比例过高的家庭要设法减少房贷,或者将原来15年房贷改为30年,这样,降低一下房贷的比例来应对通货膨胀,可将损失降低一点。

  问:从“房地产泡沫”到“经济危机”的一个界点是什么?
  牛刀:
界点是一系列经济数据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货币币值的变化。央行如果不加大力度回收流动性,尽快改变负利率的状态,人民币的泡沫就会破灭,这比房价泡沫破灭厉害得多。

  问:您曾透露,下一步将出版《中国通胀,全球通缩》,看书名与《穷人通胀,富人通缩》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者有什么联系吗?
  牛刀:
这两本书是姊妹篇。一本主要谈的是中国经济对民生的影响,侧重于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变化的分析;而《中国通胀,全球通缩》主要是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审视中国经济面临的难题,谋求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应有地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设计师不读书》 2010-11-09
· 第二届三湘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 2010-11-03
· 第十一届深圳读书月举办403项活动 2010-11-01
· 2010首都大学生读书节隆重开幕 2010-10-22
· “尚读”北京青年读书沙龙正式启动 2010-10-1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张健:保障基本民生政府责无旁贷·[思想]孙兆东:CPI“破5”缘何加息迟滞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