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中国GDP总量荣登全球第二,而中国股市上半年跌幅却是2010年的全球第一。中国的社会财富增长很快,而股民的财富却缩水很多。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人民币升值预期越来越强,通胀压力却越来越大。老百姓不知道用人民币买什么可以保值增值。这是理论的悲哀,也是中国投资者的悲哀。
人民币中凝固了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也凝结着转为储备的劳动力价值。今天的中国,转为储备的劳动力价值远远大于每年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因此,储备市场的稳定,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可能比创造价值还重要。因此,保卫人民币有双重意义:既要保卫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让更多的劳动者能够体面地劳动,也要保卫劳动力价值的跨时空交换,让储备资产能够保值增值。
为此必须认清:中国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速度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比都是最快的,因此人民币有巨大升值潜力;但是,中国对投资品市场的重视程度也可能是大国中最差的,储备资产得不到保值增值,人民币一旦转为储蓄就贬值;同时,中国劳动者的创新劳动含量仍然很低,劳动力价值的国际比较尤其是与发达国家比较处于追赶状态,稍不留神,又会被落下一大段,所以,人民币不可能大幅度升值,甚至有可能出现阶段性贬值。劳动力价值的国际比较不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比较,而是创新劳动与传统劳动的比较。
正是因为人民币存在两面性,才使我们不知道人民币是强势货币还是弱势货币,更不知道人民币的购买力会否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提高。人民币资产是安全的吗?什么样的资产才是安全的?这些问题显然是中国老百姓和投资者最关心的。
老百姓的储备买什么呢?买股票,赔,买房子,被打击。那买什么呢?不敢储备,更不敢投资!而没有了储备市场,没有了投资品市场,巨大的流动性将直接冲击实体经济,人民币的现实购买力肯定会大幅度贬值。
这就是现实。所以人民币的确需要保卫。
《保卫人民币》并非是告诉读者,怎么存钱,怎么投资,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民币的基本理论或曰人民币的价值观:我们的国家需要不需要坚决地保卫老百姓的私有财产,需要不需要善待投资者,需要不需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劳动者增加财产性收入。
经济学是致用的,首先用在宏观经济分析,然后是市场分析,包括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各个产业市场等。分析师,尤其是好的分析师,市场太需要了。而好的分析师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新的理论,需要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有效的理论。
《保卫人民币》不是空谈,它是经验的结晶,是哲学的思考,是一个“瞭望者”的心声。它告诉我们:保卫人民币概念不仅包含了现实中许多重大的经济和社会课题,是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再思考,也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劳动者都必须关心的“身边事”——烦心事。保卫人民币就是保卫你自己,保卫你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