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沃伦·本尼斯、丹尼尔·戈尔曼、詹姆斯·奥图尔、帕特里夏·比德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和“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等人共同写了一本新书《透明》,但话题却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企业需要建立起一种更为简单、坦诚的文化。
在本尼斯看来,透明很重要,因为它意味着坦率、正直和信任,而这些正是一个卓越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素养。而对戈尔曼来说,谎话、欺骗、流言会阻止事件的真相浮出水面,最终破坏组织理性的决策过程。由于两位管理大师各有一套学术路径和研究专长,本尼斯擅长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戈尔曼近年则专注于信息流动与组织塑造的研究,所以他们对于“透明化”和“企业架构”这一组命题的解读是不尽相同的。但即便如此,透明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就像本尼斯在书中写到的那样,“我发现,自己和那些致力于终身研究领导者的人一样,无论何时,谈到领导力时,都会谈及透明――并由此延伸到信任。全球商业、公司管理、国内及国际政策,媒体是如何应对每天都在冲击我们的信息浪潮的……无论主题为何,透明都是一个中心议题。”毫无疑问,在“企业透明化”这一点上本尼斯和戈尔曼以及其他几位管理学者达成了共识,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这本《透明》。
然而,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本尼斯等人会对“透明”这样一个怎么看都略显陈旧的话题饶有兴趣,换言之,究竟是什么事件或动力促使他们再次提笔?对此,本尼斯在书中前言的一段话实际上回应了疑惑,他说:“透明化在很多地方都是十分迫在眉睫的一个议题,因为在上个10年,出现了无处不在的电子技术,这让透明变得无可避免。我们生活在一个交流变得空前容易,也最为冷酷无情的时代。我们的经历以数字方式存储,强大的搜索引擎让网民能在几秒的时间内从一个不断膨胀的档案库中挖出资料。这种新技术让上百万曾经生活在封闭的乡村的人获得解放,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数不尽的新机会,这么说毫不夸张。”拜互联网所赐,企业高管们再也难以轻松地限制信息的自由流通,与此同时,领导者也正逐渐失去他们之前对权力的垄断,本尼斯进而指出,数字科技不仅让企业,而且也让世界变得更加透明,这等于宣告了一个“新透明化”时代的到来!
不难发现,本尼斯和戈尔曼等人写作《透明》的动因是出于他们看到了互联网带给企业管理的挑战与契机,特别是在组织架构、信息交流、意见沟通、决策过程等方面的积极信号。为此,在这样一个大的趋势背景下,管理者需要改变过去的思维定势,即认为封锁和掌控信息是权力的来源,集权化管理有助于企业运转的效率和效力,等等。本尼斯和戈尔曼等在书中建议道,要想营造坦诚的公司文化,领导人首先就得以身作则,同时要牢记如下建议:实话实说,这既包括向当权者讲真话,也包括奖励爱唱反调的人;实现信息渠道的多元化,进行充分和有效的与交流,要习惯“不愉快”的对话;为实现透明化提供制度保障,例如要保护揭发弊端的人,例如聘用主管时,要看他们过去在打造坦诚文化上的表现,而不是看他们能否在竞争中战胜同僚;开放信息,当信息可能具有战略性或私密性时,大多数组织的默认做法就是保密。但实际上,组织应该实现信息共享——除非有明确的理由证明这样做不妥。
前蒙牛老总牛根生曾说“上市了你就要透明,透明了才容易做大”,他这话的用意其实和本尼斯等人笔下的《透明》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为什么透明才容易做大呢?首先,透明了企业就会用心在事业上,而不会胡思乱想、投机取巧;其次,透明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复次,透明了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最后,透明是种助推力,它能帮助企业及时适应时代变化,智慧应对未来挑战。道理并不复杂,但要做成一家透明的企业,仅仅有一些人的忠告,一些制度的设立和一些危机的预警是万万不够的,它要的是领导者的决心——除了决心,还是决心!
商界有一种说法,认为做企业无外乎两类,一类闷头数钱,另一类抬头看天。前者只求生意经(赚钱牟利),不求长发展(如品牌形象、社会责任),因此往往也用不着透明,但问题是这样做到底能维持多久谁也不知道;而后者刚好相反,其目标除了股东的“钱途”,更有企业的“前途”,这样的企业透明是迟早的事——要知道,维系资本市场长足发展的基本一点便是公开和透明。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本尼斯等人合著的《透明》尽管话题老套,但也给了我们一个新颖的启发:透明越晚,代价越大,因为透明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