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报》创刊十周年 藏书价值彰显
2010-10-26   作者:赵明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字体:

    《藏书报》创刊10周年庆典暨高端藏书论坛近日在北京首都图书馆举办。国家级公藏单位的专家学者、古籍文献拍卖企业代表以及收藏家会聚一堂,就古籍文献的收藏、拍卖与出版以及当下藏书业现状、前景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国内藏书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的藏书文化源远流长。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学者傅璇琮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其中之一就是中国藏书事业的发达,上自两汉,历史悠久,历代相传,成就突出。
    据《藏书报》的执行总编王雪霞介绍,近几年国内藏书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艺术品市场全面萎缩的情景下,古籍文献市场仍然保持价格上扬的趋势,这充分显示出古籍文献具有强大的内在文化价值。拍卖企业近些年为培育古籍文献市场作出了贡献,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为代表的古籍出版社企业也为古籍文献的传播和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私人收藏热的温度也持续上升。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杜金卿表示,作为集团旗下的品牌报刊,《藏书报》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今后要在继续发扬产业化特色、专业化手法的基础上,积极突破传统报刊发展模式,通过市场化的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各种形式的出版交流活动,努力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藏书专业平台和报纸品牌。

    公藏与私藏相互依存

    公藏与私藏的交流与融合是此次论坛要探讨的问题之一。近现代文史资料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子善说,今年8月他在天津参加了一个藏书论坛,当时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希望私人藏书者把自己的藏书捐给国家。陈子善认为,这只是个很好的愿望,官藏和私藏是博弈的关系,不少人收藏的书正是从官方流散出来的。个人可以按自己的兴趣进行系统收藏,将来达到一定规模后,也许国家会联系收购,这未尝不是件好事。私藏可以弥补公藏的不足或者某种缺陷。
    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主任黄燕生则认为,公藏与私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现在很多图书馆的馆藏正是建立在公藏和私藏的基础上,比如国家博物馆的很多文献都来自私人捐赠;另一方面,公立的图书馆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书籍可能会流散,进而转为私藏。但他强调,再有实力的藏书家也不可能像国家的图书馆一样,网罗各种书刊,读者还需要到公立图书馆去看书、查阅资料。他说:“无论是公藏还是私藏,既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沟通的渠道。”

    藏书与拍卖相结合 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为庆祝《藏书报》创刊10周年,由《藏书报》主办、北京德宝国际拍卖公司承办的古籍文献专场拍卖会同时拉开帷幕。
    王雪霞认为,拍卖行业为藏书市场特别是古籍文献提供了价值认同的范例,使得全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开始重视古籍文献,由此大力发掘了民间古籍文献的藏量。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公司总经理彭震尧认为,藏书事业曾一度惨淡,但当藏书与拍卖相结合之后,就会得到新生。陈子善也提出,藏书与拍卖相结合是一条发展新路,他希望《藏书报》这次能够尝试成功。他说:“如果收藏、拍卖、出版、研究四者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将对全国藏书业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与会学者也有人提出,藏书拍卖的兴盛也凸显出一些问题,藏书界面临的很多问题,都与藏书的市场价值彰显相关,尤其是藏书市场的某些过度炒作,歪曲了古籍文献收藏的根本意义。
    在藏书论坛上,还有人表示,现在在藏书界,藏而不露、藏而不研的现象日益严重。黄燕生提倡要“跨藏为用”。他认为:“藏书的目的是为了读书。很多学者成为藏书家,是因为他不仅仅收藏,还能利用自己的所藏来欣赏和研究这些图书。”
    与会学者强调,社会各个阶层的藏书家要齐心协力地做好藏书文化价值引导,让藏书文化回归到理性的道路上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2010首都大学生读书节隆重开幕 2010-10-22
· “尚读”北京青年读书沙龙正式启动 2010-10-18
· 福建“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开幕 2010-10-12
· 著名主持人汪涵将推出读书节目 2010-10-09
· 北京图书大厦举办长假系列读书活动 2010-09-3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刘涛: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正当其时·[思想]韩志国:关于征收房产税的政策建议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