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经济主义发轫 200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在外界压力下,进入深度调整期。2003年加入WTO之后的红利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而耗散,外贸依存度达到60%以上的经济体,一旦出口之闸堵塞,相当于市场血管二堵其一。 如果以为经济领域的新变革起始于2008年则是大错特错,从2007年起,全球通胀的阴影就开始如影随形,对于通胀的警告、对通胀成因的分析见诸各个报端。起始于2005年的国有资产流失之争最早启动了分配体制的警讯,此后国有企业高管MBO(管理者收购)被指责为权贵们掠夺财富的分配工具,在国有企业领域暂告一个段落。环境污染、资源抢夺、现代奴工等极端现象的曝光,指向只有一个,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面临大变局。 拉动内需被赋予承担中国下一个改革30年经济增长点的重任。没有人否认关键时刻拉动内需的重要性,但曾经拉动内需依靠居民消费的主要手段,如房地产市场化、教育市场化等,业已成为市场化的绊脚石,抑制内需的重要因素。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经济拯救运动,却变成了单纯靠投资拉动的似曾相识之路,居民消费欲振乏力
…… |
|
作家专访 |
|
叶檀:中国经济需要闯关 据国家统计局10月22日公布的经济数据,前三季度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日趋向好。时隔不到一个月拿到叶檀所著《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从书名便看出作者对中国经济有着很大的担忧。
“我的担忧是非常明显的,担心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叶檀肯定地说。“我是一个数据的乐观派,不管是GDP还是CPI表面看都很好,没有任何问题,我相信明年会更好。但是经济结构在恶化,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两方面,只要与政府项目和跟投资有关的方面都非常乐观;但我看到的沿海中小企业的情况都不太好,从这种两层皮现象来看,经济结构正在进一步恶化。我认为这是全球性现象,虽然奥巴马呼吁拯救中小企业,但是有百年历史的美国最大的中小企业商业贷款机构CIT集团最近正式申请破产保护。中国也一样,政府一再呼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但是中小企业无论在投融资还是在产品内需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
……[详情] |
|
|
|
相关评论 | |
|
叶檀对中国问题的观察非常细致到位,文笔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对正处快速转型、变迁的中国社会来说,挑战当然很多,几乎天天出现。在这种时期,叶檀的多方位视角尤其珍贵。我经常拜读她的博客,感谢她贡献的知识营养。 |
——陈志武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 |
|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复兴与崛起道路上激动人心的变革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纵观全局的战略思考,也需要贴近现实的密切跟踪与记录。历史藏于细节之中,在宏大的叙事与细节的结合方面,叶檀以她的勤奋、敏感和独立思考,做出了富有影响力的探索,形成了有独特视角的分析。也许读者并不一定都赞成她的结论,但是,这些长期跟踪形成的思考成果,因为其持续跟踪和独特视角,自然有着特有的参考价值。 |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
|
在充满着雄性和野心的财经领域,叶檀博士以女性的感性和悯恤记录着她对中国股市、房市和经济大变局的思考、愤怒和鞭挞,这种历史视角的片断记录值得我们注目并阅读。 |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
她在用经济学的方法论来透视历史,更在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经济格局。叶檀的《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让我们这些研究经济的专业人士看到更多象牙塔背后的东西:那是一份剖析真相的社会责任和博爱深切的人文关怀。这在当下的中国尤为可贵。 |
——刘煜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
|
叶檀在《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中,以她细腻而罕见的分析能力,全面解读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从宏观走势及决策逻辑,到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及金融市场的种种病兆。她留存了过去十来年中,中国宏观及产业经济曲折前行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勾勒出了“中国式成长”的线条,同时也给出了富有勇气和穿透力的解读。 |
——吴晓波 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 |
| |
|
网友评论 | |
55263086@***.*** 发表于 2010-03-31
17:55:26 |
|
对当下的经济热点一一梳理,优美细腻的文笔让阅读酣畅淋漓,内容很好。 |
|
源头活水abc 发表于 2010-03-12
10:45:53 |
|
本书对当前人们最关注的国进民退、股市、楼市、金融话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很受启发。 |
|
郭成强 发表于 2009-12-22 15:28:09 |
|
本书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的很透彻,是我对我国的经济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并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
| | | |
| |
|
|
|
叶檀博士,财经专栏作家,知名财经评论员。《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度中国青年领袖”。《每日经济新闻》主笔、《解放日报》评论员,《南方周末》、FT中文网等媒体专栏作家。央视《今日观察》、第一财经特约评论员。信奉市场,强调本土;改良为上,尊重利益;历史眼光,经济视角。现居上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