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永行》对企业决策层有较大启发,独家揭露刘永行的经营思路,相关人群能与作者一道体味刘永行的决策逻辑;《首富长青》更故事化,对刘氏四兄弟全面式的解读,适合大众读者。
年轻的刘永行算不上有志青年,许多人为高考跃跃欲试的那个年代,他却想放弃高考这个机会,不想离开已舒适化的环境,认为做自己熟悉的电器维修工要安稳些。大学期间也不怎么用功,不喜欢自己的学校,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刘永行喜欢物理,鬼使神差却让他学了数学专业。他报考了北京大学,已过录取分数线,最后却只能上一家师范专科学校。
“2009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显示,刘永行以30亿美元排在第205位,是中国内地的首富。首富刘永行怎么创业成功的?翻阅《希望永行:成为首富的短路径》、《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两本近期出版的刘永行传记后,我总结了刘永行成功创业的四个阶段。
阶段一:想赚点钱的冲动
1971年23岁的刘永行是四川新津县城一个年轻的电器维修工,这源于他从小的爱好。刘永行有过硬的技术,组装过无数台收音机,还自己组装了结婚时奢侈品——电视机。不过,10年后,他还是一名电器维修工,1981年冬天,为了满足儿子过年吃得上肉的需求,买了只鹅。不料鹅被年幼的儿子放跑了,大学生刘永行不得已重新支起了电器修理摊,以便赚到再买只鹅的钱。
10天之后,刘永行的电器修理摊赚到了300元人民币!这些钱是当时做老师的妻子整整十倍的工资。年货有了,下半学期自己的生活费有了。
想赚点钱,而且经验证明能赚到钱,这时的刘永行萌发了创业的冲动。修电器比教书能赚更多的钱,这让兄弟四人领悟到:要生存,就要找市场的空当。社会上永远存在很多需要人去做的事情,只要做市场需要同时别人不愿做、不能做、做不了的事情,就能赚钱。
能赚到钱,就继续赚,从这样简单、朴实的逻辑来看,刘氏兄弟创业是顺势而为。修电器只能是一时之际,只有在年关的时候才有足够的客户,才有赚钱的可能。兄弟四个都是无线电技术的爱好者和能手,左思右想之后找到了制造音箱的一个创业点子。后来证明,此路不通。
被抱养的三弟刘永美,后改名陈育新,有了不错的创业点子:建一个良种鸡场,把外地的红育鸡引进来,孵化成小鸡再卖给农民,从中赚取差价;然后再收购本地农民的种蛋,再孵化成小鸡卖开来。
创业点子有了,接下来是凑齐创业基金:老二刘永行卖掉了他心爱的自行车;老大刘永言卖掉了电子表,陈育新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作为良种场的场地,四兄弟凑齐了1000元人民币。
四兄弟从此踏上了创业正道。
阶段二:置于死地的生存紧迫感
即便刘永行四兄弟有了不错的思路——饲养良种鸡,但刘永行真正开启企业家思维,能巧妙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那还是一次生死考验之后,那次考验打通刘永行经营企业的任督二脉。
也就是说,真正让他开了创业的窍,找到了成功决策模式、思维模式那种奇妙感觉,拜赐于一次极其危机状态的降临。
因相信一个叫尹志国的人,刘永行兄弟同意他赊购10万只雏鸡。尹志国第一次提走了2万只小鸡,半路下起大雨,塑料薄膜盖住的小鸡,被闷死了一半,尹志国回家后不久,突遭一场大火,把剩下的鸡苗连同房子一起化为灰烬。
这位大主顾到了自杀边缘,不可能拿出货款,更不可能消化余下的8万只小鸡。而为了做成这笔10万只小鸡的大生意,刘永行兄弟押上了全部家当。
怎么办,在极度绝望之际,兄弟四个开始考虑退路:跳河,出走新疆等。最后还是决定奋力一搏,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这些鸡苗卖掉。
在这次危机中,刘永行受到巨大的精神煎熬和肉体折磨。从小有腿伤的刘永行,每天要把大箱的鸡筐装上公共汽车的顶部,肉体折磨可见一斑;精神而言,这些小鸡大多从农户手中赊购,到时如果不能付钱,几十年刘家积累的良好诚信声誉将毁于一旦。
能从危险中找到机会,能把危险化为机会的人,是为成大事者。
置于死地的生存紧迫感,让刘永行找到了出路,找到了机会。最终,他们卖掉了全部的8万只小鸡,兄弟四个每人还分得了180元钱。
这次危难的考验中,让不善言语的刘永行好像无师自通似地学会了吆喝和游说,也就是说,他开始逐渐养就营销才能。卖小鸡的过程中,刘永行成了成都水门市场上生意最好的卖鸡人。
这次危机中更为重要的启示是,对刘氏兄弟而言,再没有过不去的坎,再没有奋力拼搏不能解决的事。他们相信了人定胜天,便养就了创业所必须的利器:毅力。
经过这番折磨,刘永行兄弟明白了坚持的力量。没有逼到生死份上,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阶段三:成功思维模式的成型
四兄弟都是大学生,刘永行一家自然成为新津县城瞩目的焦点,他们辞去公职养起了鹌鹑,自然能聚拢了大批跟谁者。但5分钱一个蛋,就算卖100万个,也只有5万块钱的营业收入,但刘永行兄弟硬是在5年间,把1000元变成了1000万元,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
这需要经营企业的大智慧,而不是满足于生存之需的小智慧。
成就一件事要有好的点子,持续成就事情要有一系列正确决策作为保证。我认为,这种一系列的正确决策其实是一种成功思维模式,也就是持续的判断和行动都在成功的节拍之上。是成功推动成功而形成的系统决策。
比如跟对了中国发展的趋势,刘永行兄弟把创业点子瞄准了农村,选择了饲养良种鸡,然后是养鹌鹑;从自主研发鹌鹑饲料,摸索出大规模饲养方法,然后过渡到猪饲料的自主研发;突破饲养鹌鹑的地域极限,成功转型研发猪饲料;再到第二主业的摸索。这是一个系统的思维模式,这一系列的决策和传遍标志着成功思维模式的成型。
另外需要提醒,分享与共富也是刘氏兄弟创业成功的关键字
刘家一门四个大学生,本来就已经是新津的热点了,他们所做之事,自然会被人们认为是很赚钱的生意,大量的人会跟着一起做。他们没有选择拒人千里。分享知识和共赢财富的观念和心态,是刘家兄弟赢得第一桶金的关键所在。他们把所有自己辛苦摸索出来的鹌鹑养殖的经验,全部教授给这些新加入者。如果没有让他人致富的理念,不能及时完成从个体养殖到服务的转变,他们绝不可能做大,也不可能在新津掀起这么一场养殖热潮来。
刘氏兄弟之所以能够在5年之内迅速完成原始积累,除了极度的俭省之外,更多的是依靠这种共富的信念。
阶段四:商界之争
创业成功后,都想着基业长青,追求卓越。这时,作为成功创业家都要经历成长的烦恼,刘永行也全然经历了。比如同业竞争,依靠自主研发的优势和在四川深根叶茂的诚信体系,希望公司与世界级饲料企业正大集团打响价格战并最终得胜,希望饲料一炮打响,知名度全国远播;
比如人才出走,刘永行最信赖的助手之一,上海分公司的缔造者罗平后来选择离他而去。
还有兄弟分家。1993年第一次分家,刘永行与刘永好兄弟坚守饲料行业;1995年刘永行与刘永好也谈判分离,全国27家分公司一分为二,划为东北和西南两个区域,刘永好坐镇西南,刘永行掌控东北。如何处理好家族企业利益与亲情的关系?后来刘永好总结认为,必须过好三道关口:第一是分银饷;第二关是论荣辱;第三关是排座次。无疑,刘永行兄弟顺利地过了这三关。
从成功创业家朝优秀企业家转型,比如产品战、人才战、产权战,刘永行都成功跨过了这些重重关卡。现如今,面临重大转型的刘永行,将目标锁在重工业,看好电解铝项目,进行了第二主业的探试。按照《希望永行》一书作者的逻辑,刘永行从优秀企业家过渡到伟大企业家,也仅存时间的关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