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要尽快让百姓“看得见”“住得进”
    2010-07-30    作者:方益波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近日在杭州调研时发现,该市在去年年底就推出了覆盖本地市民和外来人口的公租房,第一批承租户已入住半年多,尝到了头口甜水。
  国家七部委前不久出台了加快发展公租房的指导意见。全国不少城市自去年来就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这项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多地方的公租房还是停留在规划、开工、讨论政策标准等的状态,“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杭州的做法是,从现有的经济适用房等存量政策性住房中挖潜,安排了1000多套房源作为公租房,去年底推出首批近百套申租,让老百姓能先“住进去”。同时进行新的开发,在拍卖楼面地价已达每平方米一万多元的田园地块划拨了200多亩地,于去年年底开工建设,预计可建成4000多套经济租赁房。
  公租房是完善我国住房体系建设、缓解百姓住房难的民生大事,各地各部门都应急百姓所急,深切体会住房困难户的渴盼心情,把这项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不推诿,不懈怠,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人力物力,尽快让“期房”变成“现房”,让这一百姓寄予厚望的住房新型态能“看得见”、“住得进”。
  我国原有的保障房主要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但是住房困难人群由于户籍、年龄、婚姻状况等各种复杂的情况,难以完全纳入这两项住房范围中。公租房是对原有保障房体系的有益补充,可覆盖更广的人群,尤其能切实缓解“夹心层”人群的“住房难”。而且,由于政府可以政策性掌握租金标准,公租房还可以覆盖非户籍人口、刚毕业的大学生等各种人群,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实现“住有所居”。使大批为住房而焦虑的人民群众可以在公共财政的阳光下,用低于市场的标准,享受“有尊严”的生活,进行“体面”的劳动。
  杭州市房管局的一项调查表明,近100%的被调查者支持经济租赁房的建设,大学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居民都渴望着能早日享受到公租房。
  公租房是个好东西,发挥作用关键在落实。迟到的落实,就是对落实的“打折”。越早让百姓从中受益,这项政策的效益就能发挥得越充分。
  很多城市正在开工建设专门的公租房小区,虽然规模不小,但工程完成起码也要一两年时间。这一两年中,公租房对住房困难人群来说还是“听得见”、“摸不着”。各地应象杭州一样,从现有的公有住房中,比如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房源中,尽可能多地先安排一部分房源用作公租房。很多城市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建设了大量“政策性住房”,这些住房也完全可以拿一部分出来作为公租房。对于杭州这样已经先行一步的城市来说,要想办法尽可能快地将更多的房源抽调出来用作公租房。据了解,该市目前还只是投放了首批近百套,已经安排的其余房源也应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启动申租工作。
  还有一种言论,认为建设公租房投入巨大,“这笔钱从哪里出”的问题解决不了,就难以推进。在这些年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有大量的“土地财政”收入,应积极优化制度设计,使土地财政的巨额财富,能为公租房建设“输血”,使城市化创造的巨大效益,能让那些默默为城市化添砖加瓦的市民、新市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只要真心诚意推进住房保障建设,办法一定比困难多。各地政府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公租房尽量快、尽量多地“面市”惠泽百姓,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

  相关稿件
· 公租房破解住房三大难题 2010-07-02
· 公房列为公租房值得推广 2010-06-17
· 公房列为公租房值得推广 2010-06-17
· 重庆:率先出台公租房管理办法 2010-06-12
· 公租房打破户籍藩篱 201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