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物联网需重视三大问题
    2010-04-13    作者:本报记者 孙彬 张展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有关专家认为,发展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十分必要,但我国政府应高度掌握重视核心技术、主导国际标准、保障物联网安全等三大问题,防止受制于人。

  当务之急掌握核心技术控制大规模应用投资

  发一条短信指令就能让在家“待命”的电饭锅开始煮饭;通过电脑操作,智慧家居里的电视机、节能灯、电冰箱都会按要求开关;医生能遥控测量病人体温……用上“物联网”技术,这些原本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生活场景,就能轻松变成现实。
  物联网在我国是个新事物,现在已迅速升温,一批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教授闵昊认为,我国当务之急是应该在物联网研发和制造领域积极布局、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当前要控制把资金大规模投向应用领域,以防止沦为国外垄断技术产品的试验场。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物联网技术已经历数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开始进入市场推广应用阶段,如果中国急于大量投资于应用领域,正好给他国的物联网技术和产品提供市场。闵昊说,在我国发展物联网的战略上,应该借鉴上一轮发展新能源的教训--现在国内新能源的应用性产品已出现产能过剩,但我们并未拥有核心技术。
  令专家们着急的是,眼下国内的物联网发展,由于体制原因存在资源难以共享、力量难以整合等问题,而最大的问题是在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以及智能通信等核心技术上,我国仍缺乏话语权。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郑立荣教授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应该加快物联网技术研发,而不是加快推广应用。”
  目前,美国选择了“智慧电网”作为切入点;而在日本,“智能交通”则被选作切入点。南粤敏通光电公司总经理刘志麟认为,高速公路的“智能交通”是我国最现实可行的切入点,并由点及面,把握物联网产业发展大局。否则,找不准方向,如何研究,生产什么、产品卖给谁都没法进行。
  在具体研发策略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封松林建议,由于物联网应用涉及电力、交通等公共行业,有一定的进入壁垒和推广难度,因此,核心技术攻关仍需由国家扶持。

  打破国内“行业壁垒”力争主导国际标准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物联网发展不能一味求快,标准问题必须解决,没有标准就是内战。”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认为,在此前的几次高科技产业浪潮中,中国都受制于自主标准缺失,在PC、软件、互联网、移动通信、DVD等领域,美国等起步较早的国家直接掌握着大部分国际标准的制定权,从而掌握着整个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物联网标准问题,力争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
  无锡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克平也有同感,“因为不管从技术还是从安全角度讲,我们的话语权越小,主动性就越差,掌握标准才能掌握话语权。”
  对于标准问题,苏少林提出一个作为管理者最大的忧虑--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行业壁垒”,“比如电力、铁路、农业,这些行业都应用自己的一套系统,去摸索物联网,而没有人统一标准、协同发展,这样必然制约我国物联网的健康推进,造成盲目发展。”他建议物联网这样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产业,应该由一个部委牵头协调其他部委来共同制订规划和技术标准,打破行业壁垒,防止再因标准问题而受制于人。

  警惕物联网泄密保障公民隐私与国家安全

  “物联网产业将是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也是把‘双刃剑’。它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将对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保护问题提出挑战。”一直关注物联网发展的苏少林认为,政府应该未雨绸缪,用技术、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严防物联网泄密,调节物联网引发的新的社会关系和矛盾。
  江苏省无锡市正在打造“智能交通传感网”,目前已在全市公交车上装载智能设备。记者在调度中心看到,所有公交车的行驶状况一目了然。无锡公交公司副总经理张欣说,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公交上达到了省油、减少事故、更加便民的效果,但是他也承认,很多驾驶员们感觉整天被摄像头监控“很不舒服”,没有隐私感。
  “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是物联网发展下一步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但相对于个人信息,更严重的是国家安全面临更大的威胁,因为物联网将涵盖的领域包括电网、油气管道、供水等民生和国家战略,甚至包括军事领域的信息与控制。”封松林认为,在物联网整个研究、发展、应用中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但安全问题是一个过程性的问题,随着应用的深入,问题将不断出现,因此物联网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关稿件
· 新兴产业获高度关注 物联网驶入快车道 2010-03-10
· 上海打造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 2010-03-03
· 工信部将出台政策为物联网发展“撑腰” 2010-01-27
· 物联网,智能改变生活 2009-12-15
· 物联网将成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推动器” 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