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云集越南河内的世界汽车巨头代表们紧张而兴奋,经过长时间的激烈辩论、投票,最终推选出新一任国际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来自吉林长春的中国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骏,凭借出色的学识和能力,坐上了世界级学会的头把交椅。 这是中国工程师首次成为国际汽车组织主席,每一个中国汽车人都备感自豪。
誓为汽车装上“中国心”
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上,大气、典雅的红旗检阅车吸引了亿万中国人的目光,检阅车搭载的“中国心”——V12发动机,引起世界汽车巨头们的关注。它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使中国成为继德、日之后第三个拥有V12平台的国家。 这一款当今世界顶级发动机的研发者,是李骏和他的同伴们。 李骏1989年从吉林大学毕业时,几所国外大学向他抛来“橄榄枝”,他却义无反顾地走进了长春汽车研究所(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前身)。 面对可以随便挑的岗位,李骏二话不说,一头扎进最苦最累的基础实验室。由于国外封锁,买个试验用零部件都难。一次到法国里昂开会,国外同行冲着李骏不屑地说,中国人学一学就算了,哪有资格参与世界汽车行业的标准制定? 国外汽车巨头的霸道深深刺痛了李骏,他暗暗憋了一股劲:再苦再累也要制造中国人自己的发动机,缩短生命也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开发一款国外也没有的先进发动机谈何容易。棘手的新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数不清的试验一遍接着一遍。李骏从来不打退堂鼓,他咬紧牙关冲在最前面。 2003年12月,一款拥有全部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柴油发动机——奥威6DL成功下线。这一成果震惊了世界汽车行业,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德国托夫公司认为“这是一款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柴油发动机”。2004年,装载这款发动机的解放奥威重型卡车上市四个月就销售5000辆,成为我国重型卡车的领军产品。 没时间庆祝,李骏和团队马不停蹄开始了新任务。他们又接连开发出6DN系列和11升重型柴油发动机。近年来,李骏带领团队研发的“FAW-TMH”混合动力发动机,创造性采用双电机并联强混合动力技术构型,实现节油42%,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并获得美国专利。在发动机共轨技术这个世界性难题面前,李骏带领团队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经过10年艰辛攻关,他们终于开发出属于中国的共轨系统,彻底打破了国际汽车巨头的垄断。
永不停歇的“发动机”
一门心思扑在汽车研发上的李骏,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每次坐上飞机就开始查资料、下飞机不倒时差就工作。在一些同事眼里,和李骏出差是一个苦差事,每次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发动机部的专家窦慧丽说,有一次跟李骏到新西兰谈项目,连续五天一大早进会场,忙到晚上九点钟结束,带去合影留念的照相机放在包里愣是一动没动。 李骏虽然身在一汽,但心里装的却是全国汽车产业。去年我国汽车产销跃居世界第一,使很多人产生了过于乐观的情绪。李骏却毫不留情地点出了其中的不足,当前国内很多汽车企业不做研发只做开发,甚至在开发方面也只做集成不做设计,这看似省时省力,实际上隐患很多。 许多接触过李骏的人都有同感。一谈到汽车或相关技术,他立刻两眼炯炯有神,话语滔滔不绝。很多人都明白,那是一份对汽车研发的热爱和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执着信念。
打造善“挖金子”的团队
既要挖到金子,又要掌握挖金子的方法。李骏经常告诫员工,在与国外先进公司合作时,一定要关注对方的流程,通过“挤牙膏”式的提问,一点点把国外先进经验学到手。第一次是合作,第二次就要自己做。 奥威6DL柴油发动机研制时,一汽技术中心的合作伙伴是大名鼎鼎的AVL发动机咨询设计公司。合作中,李骏带领团队不断“偷艺”,逐渐积累起大量的实践经验。在后续产品开发中,“出徒”的一汽技术中心主动承担起全部设计工作,硬是将费用从最初的500万欧元降低到仅需评审费80万美元。这也让一汽从此告别了请老外“判卷”的历史。 近年来,一汽技术中心诞生了一批敢于向国际汽车巨头叫板的研发人才。奥威发动机后续开发项目经理崔晓娟、新产品开发带头人王鹏程等,都在各自领域取得骄人成绩。原先技术中心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消失了,“回流”的人才越来越多。前不久,一位在日本读了八年博士的人也主动申请到技术中心工作。 逐渐壮大的人才队伍让李骏备感欣慰,在他心里,只有建立起一支善“挖金子”、能打硬仗的团队,才能在追赶世界汽车先进水平的道路上越走越快,逐渐缩短与国际汽车巨头的差距。 目前,李骏正在构建一套适合中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管理模式。他认为,技术上的差距固然存在,但管理体系上的落后才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深层瓶颈,依靠体系进行创新是我国汽车企业赶超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