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可持续发展运动
    2010-01-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世纪90年代,大学可持续发展思想开始萌芽,并迅速在全球范围传播。1990年10月,来自全球20所大学的校长在法国塔乐礼签署了著名的《塔乐礼宣言》并做出10项承诺。1994年欧洲大学协会发布《哥白尼宪章》,明确大学有责任进行环境文明的宣传与推动环境伦理的实践。
  大学可持续发展初期,运动主要由学生社团推动,形式多为教育、宣传和呼吁,以期形成全校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氛围,同时在校园各处分散地开展适宜的可持续项目;随着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各项目的效果逐渐体现,部分大学领导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作为大学发展理念一部分的可能以及其中学校从中可能得到的各方面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始有意识地将学生运动与大学发展相结合;到了近期,随着气候变化危机的加剧,一些走在前沿的大学开始了可持续发展运动从项目层面向系统层面转变的变革过程,逐步调整、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大学发展理念、战略目标及组织架构,并陆续建立了致力于推动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地区性和全球性组织,如美国大学校长气候委员会和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IARU)。
  至本世纪初,可持续校园已经经历理念宣传和实践探索两个阶段,开始进入理论研究层面。成立于2006年的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要求其成员应通过执行提高环境绩效的原则和规则,发展成为校园可持续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方面的全球最佳实践者。2008年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可持续校园国际联盟大会,把可持续建筑设计、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使用以及环境无害化列为联盟对话的重要议题。
  目前,在全球范围可持续校园建设已经达成了理念上的统一、理论和技术上的相互支持以及行动上的国际协作,可持续校园建设将自此走向高潮。
  相关稿件
· 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成可信赖大国 2009-12-08
· 中国人气候变化意识领先全球 2009-12-08
· 发达国家理应为气候变化“埋单” 2009-12-08
· 谈气候变化不能以偏概全 2009-12-07
· 应对气候变化 责任与智慧并重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