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客机研发人才需立足国内“兼容并包”
    2009-10-21    作者:记者 姜微 毛海峰    来源:经济参考报
  广东昌盛飞机设计有限公司的境遇归根到底是如何整合使用全国飞机研发人才的问题。由于我国具有民机设计经验的人员流失十分严重、设计团队青黄不接,同时利用国外的飞机设计人员也有很多现实的困难,因此就观点而言,当前我国大型客机所需的设计团队应立足国内、“兼容并包”整合所有的人才。
  今年是负责大型客机研发的中国商飞大规模“招兵买马”的一年。7月份,中国商飞开展了“立志大飞机 创业聚英才”的公开招聘,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范围涉及飞行器设计、气动设计、结构、航电、飞控系统、制造工艺、航空工程、飞行训练以及供应商管理等关键、紧缺专业。
  其中面向海外招聘人员更是引起广泛的关注。不少人认为,搞大型客机国内资源不够,可以借助国外资源,设计方面可以聘请国外的设计师。然而对于这种想法,很多业内专家却很不以为然。
  中航工业公司一位资深总设计师对记者说,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不是人们想像得那么简单。到国外找设计师,一般的人才可以找到,但是中国最需要的顶尖人才很难找到。国外飞机的总设计师等顶尖设计人员,由于其对国计民生之重要,以及市场竞争之激烈等因素而受到所在国的严格控制,尤其对中国防范甚严。我们能接触到的国外飞机设计人员不外乎两种,一是华裔、对祖国还有感情和报效意愿,再就是外籍人员中的友好人士。但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两类可能帮助我国的人员,当地是严格控制使用的,很难会给予他们成为飞机顶尖设计师的机会。因此,就现在而言,我国搞大型客机,技术力量主要还得靠自己。
  同时,由于我国民机型号研制的频率太低,国内搞过民机设计的人员非常有限,国家立足国内挖掘人才时,还应尽可能整合各方人才。熟悉中国航空工业的人都知道,在大型客机立项以前,对于如何搞大飞机业内曾存在20多年的争议,一些航空工业专家之间还产生了很深的裂痕,业内也有所谓“民机”、“军机”之争,“上海”、“西安”,“干线”、“支线”之争等说法,有的不乏意气用事,甚至延续至今。这对于国家要成功建立起自己的大型客机产业是极其不利的,有关方面应对其有效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很多专家认为,基于目前我国民机设计团队的现状,我国大型客机要研发成功,就必须“兼容并包”,整合一切可用人才。参加运十飞机的老专家可继续发挥余热,“海归”和波音、空客已退休的高级人员应尽量引进,民营企业的专家也应该使用。同时把散落在全国各地已转行的设计人员重新招回来,此外还要在全国组织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加入大飞机的事业中来。这样才能群策群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力地支撑起大型客机产业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