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研究现状和我国研究历程
    2009-10-20    作者:本报记者 吕雪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可燃冰”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勘探。记者采访得知,目前全世界对“可燃冰”的认识研究只处于科学勘探层面,还没有进入实际开采实用阶段。我国此次在青藏高原的重大发现,证明了我国冻土区存在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同时也折射出我国“可燃冰”调查与研究的现状和实际水平。

    我国“可燃冰”资源量仅占全球总量0.4%

    “可燃冰”是20世纪科学考察中发现的一种新的矿产资源,是一种新型高效能源,比人们平时所使用的天然气更为纯净,开采时只需将其升温减压就可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
    据可燃冰项目负责人之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青海煤炭地质105队队长、总工程师文怀军介绍,“可燃冰”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资源量大,全球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被认为是本世纪能够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最具开发前景的新型能源。
    据测算,全球甲烷水合物的资源量为2.1×1016m3,是常规天然气的50倍。有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这种新型能源一旦得到开采,将使人类的燃料使用史延长几个世纪。
    据粗略了解,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为803.44×1011m3(803.44亿吨油当量),仅占全球水合物资源量的0.4%,接近于我国常规石油资源量,约是我国常规天然气量的两倍。

    多个国家争相投入勘探

    目前全世界对“可燃冰”的研究还处于科学勘探阶段。
    根据石油等能源储采比推算,目前已经发现的石油储备量还可用40年,天然气还可用70年,煤炭还可用190年,也正是如此,“后石油时代”用什么作为能源成了各国致力研究和勘探的问题。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
    早在19世纪30年代,可燃冰即进入人类视野。1965年,前苏联首次在西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发现可燃冰矿藏,并引起多国科学家关注。
    率先开始勘测研究的是日本,如今,已拥有七口钻井,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美国则从2000年起将“可燃冰”作为政府项目,与各大学和私营公司合作,进行勘测和实地研究。据称,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在“可燃冰”项目上已花费超过1500万美元。
    另外,加拿大、印度、韩国、挪威等国也纷纷开始投入勘探项目。

    实现陆域重大发现

    2002年,我国同时启动海域和陆域“可燃冰”的研究和勘探,迄今已经持续了整整八年。2007年,在南海发现了可燃冰,储量约为185亿吨油当量。而陆域主要是在永久冻土区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勘探。
    2002年国土资源部在启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时,同步部署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关调查研究工作,2004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组织开展资源远景调查和钻探技术研发,编制出我国第一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分布图,圈定了有利区带。
    2008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勘探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青海煤炭地质105队等精干队伍,选择成矿条件相对有利的祁连山南缘-青海省天峻县永久冻土区实施钻探工程,于11月5日发现并成功钻取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样品具有天然气水合物所具有的独特标志,这一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学术认定。
    在此基础上,国土资源部2009年又部署了一批钻探实验井,6月再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经现场红外热像仪检测证实为水合物的矿层,并经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拉曼光谱仪检测,显示出标准的天然气水合物特征光谱曲线,其特征与墨西哥湾实物样品和我国合成样品完全一致。
    这是我国冻土区首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也是全球首次在中低纬度高山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是继加拿大、美国、俄罗斯之后在冻土区发现水合物样品的国家。
    专家认为,我国在冻土区发现这一潜在资源,必将极大地开拓人类寻找新资源的视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型能源。

  相关稿件
· 陆域可燃冰:“后石油时代”的新能源 2009-10-20
· 青海发现可燃冰对我国能源接续意义重大 2009-10-20
· 专家介绍“可燃冰”发现过程 2009-10-20
· 可燃冰:福音还是陷阱? 2009-10-14
· 可燃冰带动相关板块成股市热点 2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