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板转型:中西部资源经济的“典型命题”
    2009-09-21    本报记者:王炤坤    来源:经济参考报

  7月27日,海州露天矿最后一批工人走在下班的路上,随着海州露天矿最后残煤的运出,这些工人将和这个“大坑”告别。当日,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开园,从而使这个当年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变身为工业遗产主题公园。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大步推进“大煤炭经济”。目前,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工作有序推进。到2010年底,山西省原有的2600座煤矿将只保留1000座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这意味着,山西数千名“煤老板”将从煤炭经营前台隐退,成为幕后的股东,或者从煤炭产业退出,进入新的投资和产业领域。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山西省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焦斌龙认为,山西煤老板转型分为两个阶段:2008年以前,在煤焦产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部分人考虑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主动转向“可持续发展”之路;2008年以后,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市场倒逼机制,大量煤老板被迫集体转型。

  初涉“非煤”产业 有点甜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煤炭焦炭等能源产业形势发生了“由沸点到冰点”的逆转,山西省地方中小煤矿纷纷限产停产,谋求转产转型。一些煤焦领域的民营企业家在农业、旅游服务业、金融、信息甚至高新产业又打开了一扇门,初尝非煤产业“反危机”逆势而上的甜头。

  进入非煤产业 有多难

  “煤老板”转型的路并非一帆风顺,记者调研发现,“煤老板”们进入非煤产业,也有不少现实的门槛和瓶颈。政府运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给予引导和推动是必要的,但因为“煤老板”本身素质能力所限、产业转型所需市场环境不成熟等因素,专家提醒转型要循序渐进,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采访札记]“煤老板”转型须摆脱“路径依赖”

  在中西部的能源、资源地区,有“煤老板”、“铁老板”、“稀土老板”……各种“矿老板”,代表着在资源和能源经济版图中不可或缺的民营企业家群体。随着中国工业产业由低端走向中高端,由简单的采掘冶炼向加工制造甚至整机集成方向演进,“矿老板”们都要面临转型的问题。这是产业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西方后工业国家在工业化时期都经历过,马克思早在两百多年前就有过研究。

  相关稿件
· “煤老板”转型须摆脱“路径依赖” 2009-09-21
· 别了山西煤老板是否别了矿难 2009-08-28
· 煤老板当县长助理合适吗? 2009-02-06
· 走近80后煤老板 2007-11-19
· 煤价飞涨催生富豪 山西煤老板面面观 200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