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港航业产能过剩亟待转型
    2009-09-16    本报记者:贾远琨 王蔚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1至7月份的外贸进出口数据表明,外贸进出口量出现同比小幅上升。同时近两个月来,企业的接单量有所提高,部分航线货量明显回升。然而,港航业的整体下滑态势仍然没有改变,企业将长期面临产能过剩和产业转型重任。

    外贸回升难扭转长三角港航业下滑态势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今年1至7月,我国港口吞吐量实现小幅增长。内贸货物吞吐量增速明显,完成267918万吨,同比增长4.9%;外贸吞吐量今年第一次出现小幅增长,同比增长1.9%。港口生产形势逐渐好转。
    其中,长三角地区外贸进出口量实现环比上升,同比降幅“收窄”。
    据南京市海关统计,今年1至7月份,江苏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7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8%,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5.2%;其中,出口1026.2亿美元,下降24%;进口721.8亿美元,下降23.6%。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05.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5%,比1至5月收窄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25.49亿美元,下降22.3%,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进口579.75亿美元,下降24.8%,降幅收窄3.8个百分点。
    据杭州海关统计,自去年11月起,浙江外贸出现了月度进出口同比双双下降的局面,这一局面已持续至今年7月。7月份浙江实现进出口总值179.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2%;出口124.5亿美元,同比下降19.3%;进口54.9亿美元,同比下降8.2%。
    目前,外贸形势出现阶段性回升,企业接订单量有所提高,各主要国际航线的运价指数也呈现连续上扬态势,但港航业的整体下滑态势仍没有改变。
    记者从中海集运了解到,目前的运价已经较去年同期下滑了30%左右,随着近两个月外贸出口量出现回升,部分航线甚至出现“爆仓”的现象,但是运价有限的提升,仍然只能减少企业的亏损,甚至保证不亏本,航运市场形势仍然不乐观。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介绍,尽管近期欧洲航线运价回升,即期市场的运价水平已突破了船公司的盈亏平衡点,较去年同期也已相差无几,但市场人士对后市的走向并不乐观。一是货源因素,货主最近两月新签的订单量确有增长,但多以短期为主,预计国庆节后欧洲航线的圣诞货将基本出清,货量的下降将会动摇运价的根基。虽然市场传闻10月还将上调运价,但随着旺季逐渐走向尾声,运价上涨的可能性将十分渺茫。二是大客户因素,由于贸易形势并未见实质性的复苏,船公司与货主年初以来签订的协议价格虽然有所调整,但上调的幅度远没有市价大,而这一部分是拖累船公司入不敷出的主要力量。预计全年来看,船公司总体亏损已成定局。

    全球船公司运能30%过剩,中国至少20%的港口生产能力过剩

    2004年至2007年,新一轮港航经济旺季到来,外贸出口、港口吞吐量、船舶市场等均迎来高速发展期。2005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00万标准箱,在外贸出口的拉动作用下,2005年至200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平均每年20%的增长。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和通货需求,上海港平均每年增加4至5个泊位,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港口建设迎来高速扩张期。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戌源介绍,2005年以来,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下的金融泡沫、过度消费,带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出口量的大幅增长。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上海港的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出现两位数持续下滑,港航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陈戌源强调,从目前的经济状况看,即使中国经济开始复苏、恢复增长,也不可能出现2007年以前20%的高速增长,基本应该保持在3%至5%的增长水平。预计这样的经济形势将持续5年左右。
    上海航运交易所研究员王坚敏认为,这一轮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格局将发生变化。金融危机使金融业蒙受重大损失,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将会改变。而制造业新兴国家也受到惨重打击。从长远看,贸易保护是必然的,依靠外贸的强劲反弹带动我国港航经济发展是很难的。世界经济包括港航经济将呈现健康的、缓慢的、理性的回归。
    陈戌源也认为,即使金融危机最终过去,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态度也将回归理性,港口行业依靠外需高速发展带来吞吐量激增的年代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寄希望于金融危机过后,港航经济强势反弹的心态不可取。
    他说:“目前,港航经济面对的挑战是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经过2004年以来港航业的迅速扩张,全球船公司的货运能力有30%的过剩,而中国至少有20%的港口生产能力过剩。中国港口目前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把过剩能力转化好、消化好的问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洋山深水港西港区的建设进度已经推后。

    过剩产能亟需消化、产业链有待延伸

    航运业内人士吴明华说,目前航运货量出现回升的情况下,各大船公司仍然没有将运力全部投放,有约10%的集装箱运力处于封存状态,为的是稳定运价。各大船公司在危机面前,选择了“包团取暖”,相互之间达成一致控制运力投放,这也表明,运力过剩的状态仍然没有改变。
    上海港口行业协会副会长李宝生认为,针对当前港航业产能过剩的现状,港航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消化过剩产能,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转型。把满足货物在港口的位移作为最首要任务的同时,要提升港口对货源腹地的积聚和辐射能力,形成比较优势。提高港口服务产品附加值,提高港口作业收益,实现从量到质的提高。
    目前,上海港正在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只重视港口货物吞吐量转移到提高港口经济运行质量上,比如提高水水中转比例,尤其是国际中转比例;从只重视货物通过能力转移到物流产业链的延伸发展,推出高附加值服务产品上;从比较单一的盈利模式转移到多元的盈利模式上,比如港口商务、港口地产。
    陈戌源认为,从港口的发展模式来看,传统的通过不断扩张港口吞吐能力,满足内生性箱量快速增长的发展方式将面临转变,将来更多地要从“满足能力需求”的老路上过渡到“市场引导,增值服务”的新路上来。具体而言,就是要把关注点从硬件投资建设满足腹地货物的直接装卸需求上,转移到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操作模式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谋求产业链延伸的市场价值创造。
    延伸产业链、发展物流业是产业转型的重要步骤之一,上海港正在围绕集卡、干线船舶、支线船舶等外部运输工具的作业效率和在港服务,提高码头这一核心物流节点的服务能力。同时,围绕集疏运方式的组织、成本、通关效率和货物安全等因素,提升依托码头向货源腹地延伸的物流服务能力。
    港口商务、港口地产等业务都是港口企业可以发展的方向,把靠近商业区适合做功能转化的老港开发出来,实现其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将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港口功能。

  相关稿件
· 民航业两份半年报出炉 2009-08-17
· 民航业涌动“国进民退”潮 2009-08-03
· 深圳机场:非航业务支撑业绩 2009-07-31
· 中国民航业赢利要打问号 2009-04-17
· 民航业“去民营化”是福是祸? 200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