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7-08 本报记者:张毅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去年底开始,国内企业收购国外汽车品牌的消息不绝于耳。先有奇瑞收购克莱斯勒,后有长安收购沃尔沃,上汽收购通用汽车在上海通用的股份,北汽要收购欧宝、萨博、沃尔沃等传言。腾中收购悍马的风波刚刚有些消停,业界又掀起了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的风波,以及北汽正式竞投欧宝。
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发达国家汽车产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销量锐减、关门停产、资金链中断、财务危机。美国汽车三大巨头两家申请破产保护,刚刚成为世界汽车霸主的丰田汽车则迎来了71年来的首次巨额亏损。一些跨国汽车巨头不得不卖掉一些长期亏损的汽车品牌。整车销量下降,还株连到许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一些零部件企业也面临破产或关门。中国汽车企业似乎迎来了一次海外抄底、实现快速发展的机会。
不少人认为,国外车企遭遇困境给了中国企业机会,可以花钱买到著名汽车品牌、先进技术和生产线。然而,面对市场洗牌带来的“盛宴”,专家认为,谨慎从事也许是中国企业应该采取的基调。
一直努力打入欧美市场的印度汽车业巨子塔塔公司,因收购福特旗下的陆虎和捷豹而栽了跟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塔塔的国内工厂被迫关门,股票暴跌,融资渠道断裂,背负巨额债务,2008年还首次出现亏损。自顾不暇的塔塔自食其言,对收购的两家公司实施裁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在“引进来”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在“走出去”方面,则是有成功也有教训。许多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批量出口到国外,奇瑞、吉利、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国外设立了总装厂和研发中心。但是,在跨国并购国外车企和汽车品牌方面,成功的例子还没有。
作为中国车企第一宗海外并购,国内最具实力的上汽集团,2004年控股韩国双龙汽车后,2007年就整体实现扭亏为盈。但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双龙汽车现金流告罄、工厂关闭、停发工资。上汽提出裁员降低成本方案,遭到双龙工会的强烈反对和抵制。这个曾被视为国内车企“走出去”的典范,如今成了反面教材。上汽的投资也很可能打了水漂。
客观地看,国外汽车企业要卖掉的品牌,都是经营陷入困境,长期亏损的品牌,好的品牌是不会轻易卖掉的。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企业并购发达国家的亏损企业,风险极大,很容易消化不良而陷入困境。
全球汽车产业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正在大分化、大改组,不仅一些整车企业日子很难过,包括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也一样。据称全球有接近40%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因需求减少而陷入困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认为,中国企业到海外抄底,重点不是整车企业,也不是知名品牌,而应是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及关键技术。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的代表企业之一吉利汽车,日前成功收购了有81年历史的澳大利亚变速器公司。这家全球第二大的变速器公司正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于今年2月进入破产程序。吉利通过这次收购,填补了国内在汽车自动变速器方面的空白,强化了吉利在自动变速器领域的研发与生产能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强调,中国企业目前应该优先去收购海外的汽车人才,收购某些单项技术和汽车零部件企业,而不是急于收购国外的汽车品牌。
他认为,总体上看,中国汽车企业在资本运营、国际企业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特别是如何处理和外国工会的关系方面,还缺乏管理外国汽车企业的能力。在没有做好准备,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如果贸然行事,很可能水土不服,难以消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