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加深,我国石化行业产值在2008年12月首现负增长,2009年前两个月降幅更是高达17%。 在此严峻形势下,国务院相继出台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并提高石化等商品出口退税率,我国石化产品的内需已现启动迹象。后期,在内需复苏和外需市场份额适当恢复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石化产品价格可望停止下滑趋势,并先于国际市场反弹。
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石化行业生产大幅下降、出口严重受阻
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并向实体经济蔓延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建材、汽车、轻工、纺织、钢铁、电子等相关产业对石化产品需求减弱,我国石化行业自身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集中显现,在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石油化工景气周期低谷的叠加下,我国石化产业陷入低迷。 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石化行业产量从6、7月份的峰值持续大幅下滑,到11月份产值同比仅增长0.8%,比上月陡然减缓17.7个百分点,为5年来同期最低水平。12月,石化行业更是出现负增长,当月全行业总产值同比下降6.8%。2009年1至2月,石化行业累计实现总产值7617.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7%。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内化肥、电石、甲醇、炼油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结构调整的压力增大。2月份,炼油行业开工率降至约69%,乙烯开工率约为83.4%,磷肥行业装置开工率为52.5%,电石行业装置开工率为55%,甲醇行业开工率仅为29%。 与此同时,从2008年11月份开始,我国石化行业出口交货值出现了多年来罕见的负增长。当月出口交货值为324.9亿元,同比下降4%,回落27.8个百分点;环比降幅也已达到8.5%。2009年前两个月,石化行业出口交货值累计为452亿元,同比降幅已经达到23.7%,出口形势愈发严峻。
出口退税率上调利于刺激石化产品出口,缓解国内供求压力
在我国石化产业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2月19日国务院短期以拉动石化产品消费,长期以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为根本立足点,出台了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并且,为缓解石化行业压力以及急剧恶化的外贸形势,日前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宣布,从4月1日起对3802则税号的商品提高出口退税率,涉及纺织品、服装、轻工、电子信息、钢铁、有色金属和石化等商品,其中包括107个税号的石化产品。此次调整是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第三次上调石化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涉及产品从塑料制品、橡胶制品扩大到纯碱、有机原料、工程塑料等。 此次出口退税率的提高是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进一步落实,将直接导致石化企业出口退税额的增加,增加石化企业利润和收入。据相关机构测算,出口退税率上调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将企业出口总额1%的金额直接增加到企业利润中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表示,2008年我国石化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261.2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1312.9亿美元。按照2008年全行业出口额粗略计算,此次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可使石化行业增加利润近50亿元。 另外,此次出口退税率的提高,还可以降低我国石化产品的出口成本,对促进石化企业扩大出口,缓解国内石化产品供需矛盾、提高产品价格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由于出口利润增加,石化企业可能将原本在国内销售的一部分保本薄利的石化产品转移到国外市场销售,使国内市场石化产品的供应量相对减少;与此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国,其中服装出口占世界服装出口总量的15%以上。此次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很有可能导致这些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从而使其对上游原料的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的需求扩大。以上两方面都有利于缓解石化产品供需矛盾,加速国内石化产品去库存化进程,直接减轻国内市场竞争压力,提高产品价格。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我国上调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一方面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外需扩大出口;另一方面调整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也是扩大国内就业的间接手段。白景明指出,此次国家将橡胶制品和涂料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将有助于行业结构调整,增加企业自有资金,从而有更多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调整产品结构,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国内需求启动,我国石化产品价格或先于国际市场出现回升
理论上说,调高产品出口退税率必将促进产品出口。但在目前全球经济普遍疲软、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国际市场能否吸纳、能够吸纳多少我国欲增加出口的石化产品,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也就是说,刺激外需的出口退税政策的调节效果还有待观察。 而另一方面,由于近期我国以刺激内需为主的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石化下游行业需求启动迹象显现,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尽管1至2月我国石化行业实现总产值同比下降17%,但2月份产值同比降幅已经减为12.4%,并且环比还增长7.4%。其中,2月份,化工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15.4%;炼油行业产值同比虽下降21.6%,环比也微增1.1%,行业经济基本面有向好的迹象。 主要受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2月份国内石化产品消费需求有回升的迹象。据统计,当月全国成品油销量环比增长9.8%,其中柴油销量环比增长18.5%,消费需求明显放大,表明工农业生产趋于活跃。另据铁路部门统计,2月份石油发送量环比增长4.1%;化肥和农药发送量同比增长27.8%,环比增长49.4%;化工产品发送量环比增长0.9%。 在需求增长的拉动下,2月份一些石化产品产量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原油加工量2579.8万吨,同比下降5.1%,环比微增0.1%;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产量1600.6万吨,同比下降2.7%,环比增长1.3%。硫酸产量同比增长6.7%,是2008年5月以来的首次增长;离子膜烧碱大幅增长12%,为2008年8月以来最高增幅;轮胎增长4.6%,终止了连续3个月的大幅下降;涂料增长13.3%,合成氨增长1.5%,化肥增长12.7%,农药增长14.4%,聚酯增长5.9%。 随着石化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汽车、轻工和纺织等相关行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逐渐实施,我国石化产品的国内需求已经先于外需启动。后期,由于上述振兴规划的政策效果会集中体现,再加上外需市场份额的适当恢复,国内石化产品价格可望终止下滑的态势,先于国际市场而反弹。 实际上,2月份,我国一些主要化工产品价格已止跌回升,特别是一直低迷的有机原料、合成树脂价格大部分有回升的迹象。当月,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重点跟踪的168种石油和化工产品中,价格同比下降的有134种,占79.8%;同比上升的有33种,约占20%;持平的有1种。价格环比上升的有84种,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超过下降的产品数量,占50%;环比下降的有70种,占41.7%;持平的14种,占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