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祸相倚,金融危机是“危”也有“机”。站在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此次金融危机,我们也许会发现存在不少机会,比如由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已成为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之机、国家石油储备借势加大之机,也是国内能源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之机。 首先,油价过山车减速,带来了我国能源与金融平稳改革的时机。首都经贸大学教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认为:“这次金融海啸意味着未来整个市场的理性和价值的全面回归,国际社会将构建一个新的体系,在未来很长时间里面,爆炒石油期货、流动性过剩将不会成为困扰经济的严重问题。这为我国能源与金融体系市场化、创新融合提供了有利时机。在这宝贵的时间里,应把整个能源体系的生产、流通环节做一个全面的改进。” 其次,提高了我国加强石油储备的国际博弈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中国应该抓住时机,以真诚的、互赢的合作态度去帮助一些产油国稳定外汇储备,获取对方的石油供给,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教授预计,2009年油价应该在80至100美元之间波动,原因在于美元贬值、投机资金参与,和产油国防止油价过度下跌的努力。当前油价已经跌破50美元,中国石油储备“建仓”的时机来临。 第三,能源企业的国际并购能力上升。“如果他们想要投资我们的石油和天然气部门,我想象不出我们会有任何的异议”,在中国人对中海油竞购尤尼科公司(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受阻仍记忆犹新的今天,美国能源部副助理部长黑格博格如此表示。目前国内能源企业的财务基础较为坚实,国际并购是有利时机,但情况似乎并不像想象得那样简单。11月11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通过视频会议,告诫央企当前应“现金为王”,他要求央企必须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加强现金流管理,有效巩固资金链,他说,“现在不要盲目并购,留着现金,好好挑选值得投资的公司,今年或许有很多好的企业值得投资,但是明年会更多。” 第四,提供了下一轮能源战略路径的选择机会。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认为,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迅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不仅有日本和德国,也包括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40年后日本、德国成为了发达国家,而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依然处在发展中阶段,原因在于他们选取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日本、德国在经历上世纪70年代的高油价后采取了很多节能、降耗的政策,日本能源使用效率在过去30年当中整整提高了一倍多。而发展中国家却采取补贴、价格管制等方式刺激需求,目前能源利用效率还不及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发展瓶颈。所以,中国未来能否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能源政策选择。 正如美国能源基金会主席杨富强所说,“现在是和国际能源价格接轨的时机。这个窗口如果没有抓住的话,恐怕还需要再过五六年”。这个“时间窗”,正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