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汽车产业项目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新兴产业,其建设和实施体现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陕西省西安市近年来紧紧抓住天然气在汽车燃料方面的运用,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其发展,使西安市的天然气汽车产业从无到有,目前已经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12月底,西安市已发展天然气汽车13929辆,其中:天然气公交车3586辆,出租车10343辆,建成CNG加气站64座(其中:常规站42座,母子站22座),日供压缩天然气60万立方米。2003年以来,西安市天然气汽车行业年产值平均以每年17%的速度逐步增长。每年可节省成品油16万吨,节约燃料费2.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两万个。
健全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天然气汽车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政策、体制、标准、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因此,要推动天然气汽车产业发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有权威的组织保障体系非常必要。西安市从1995年开始,就成立了“西安市发展天然气汽车产业领导小组”,领导班子先后更换了四届,名称目前已更名为“西安市清洁燃料汽车协调领导小组”,但始终把推进天然气汽车产业化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组织、政策、资金保证。
编制规划,为产业化提供导向支持
1998年以来,坚持总体把握、分段实施、重点扶持、协调发展的原则,西安市先后三次编制和调整了《西安市发展天然气汽车产业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 在西安市天然气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在当时天然气资源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西安市提出了到2010年发展天然气汽车4.6万辆,建设压缩天然气加气站180座的发展目标。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天然气资源供给趋紧的实际情况,西安市将发展目标调整为到2010年发展天然气汽车2.4万辆,建设压缩天然气加气站85座。根据天然气资源供给情况调整发展目标,对防止盲目建设、减少资源浪费发挥了较好作用。 加气站建设是天然气汽车产业的基础,分布是否合理,对于保证公交车、出租车正常运营至关重要。对加气站建设者来讲,都希望将建设地点布局在车流量较大的城市出入口和交通要道附近。但西安市政府从防止交通堵塞的角度考虑,在编制规划中明确划分了鼓励、限制、禁止区域,而且对站与站之间的距离也提出了保持一定距离的要求。 在建站模式上,西安市坚持以常规站为主、母子站作为补充的编制原则和数量要求。这个原则是以西安市天然气管网建设布局为基础,在天然气管网到达之处,以建设常规站为主,这对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天然气管网未到达之处,又提出了限量建设母子站的要求。这既可以解决管网未到达地区的汽车加气需要,还可以适当减少天然气槽车在城市道路上的流动。截至目前,西安市现有加气站64座,其中母子站数量22座,占加气站总数的34%。
制定政策,为产业提供良好的建设环境
天然气汽车产业的发展,仅靠当地政府一般的号召,而没有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是难以实施的。围绕推进天然气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目标,西安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建站改车的相关优惠政策。 2003年出台的《西安市人民政府批转市交通局关于加快出租汽车整合提高车型档次的实施意见和通知》,鼓励出租车“油改气”,并给予延长经营期限。这一给出租车“送钱”的优惠政策,激励着燃油出租车改为油气两用出租车,这一政策出台仅半年时间,西安市天然气汽车数量就由3977辆猛增至8423辆。 在CNG加气站建设方面,西安市政府出台了建设用地实行划拨供应、免收契税和允许投资者与国有或集体建设用地的所有者采取联营联建的形式建设加气站的政策。尤其是通过联建形式,解决了土地供给的制约瓶颈。2002年以前,西安市建成的CNG加气站仅有八座,发展天然气汽车3977辆。2004年年底到2005年初,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联营联建、边办手续边建设等系列利好政策。2005年一年时间里,西安市CNG加气站总数达到了45座,其中,当年建成26座,比1998年至2004年六年时间建设数量之和还多六座。
突出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在天然气汽车产业化过程中,在站与车的互动关系中,CNG加气站建设是主要矛盾。虽然加气站建设投资不大,仅有500万至600万元(不含土地),建设工期不到半年,但CNG加气站建设门槛居多,手续繁杂,要完善手续十分不易。CNG加气站属于危险化学品管理范畴,涉及政府14个相关部门。一段时间里,相当一部分主管部门以各种理由,采取各种消极应对的手段,限制、延误CNG加气站建设审查手续的办理。因此,导致项目单位在办理建审手续时环节复杂、困难重重。 同时,天然气公交车和出租车更新数量日渐增多,CNG加气站建设却因建审手续“卡壳”而发展缓慢,导致在2004年下半年出现了严重的供需矛盾,“加气难”现象十分突出,司机们意见很大。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市政府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集中办公、并联预审、限时办结等一系列方法,并将加气站建设列入西安市2005年重点建设项目,及时通报办理情况并解决有关问题,明确各部门任务,落实责任,简化办事程序,大大加快了建设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