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创新研发呈现三大趋势
    2008-07-23    本报记者:贾远琨 高路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为应对材料、能源等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汽车工业创新研发呈现控制成本方面的研发越来越受关注、研发中心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趋势,这为国内的汽车厂商与国外研发机构合作开发产品创造了机会。

控制成本的研发越来越受关注

  汽车工业研发包括功能创新和成本创新,功能创新旨在为客户提供更多舒适、便捷的享受,而成本创新则是以控制和降低汽车产品的成本为目的。
  全球知名的汽车行业咨询机构奥纬咨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调研的315项创新之中,包括底盘、传动系统、电池系统、内饰、车身结构、安全与保护、排放等方面,有95%的创新主要是针对汽车功能方面的研发,成本方面的研发所占比重非常小。
  调查显示,预计到2015年,新汽车平均价格增长幅度较小,大多数创新大大增加了汽车制造的成本。而为了使每辆新汽车实现5%的利润,整车厂商和供应商需要削减1500欧元的成本。因此,控制成本对汽车行业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如今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很多成本优势慢慢降低了,在材料、能源(油动力)等方面的成本创新成为关乎汽车厂商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油价高企是汽车行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因此,能源(油动力)、氢燃料电池等方面的创新越来越受到关注。
  奥纬咨询公司上海分公司负责人梁凤权介绍,能源(油动力)方面的创新分两步,混合动力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全动力。混合动力和全动力的发展都有三个壁垒。第一是全电力发动机的技术,第二是电池的耐用性和安全性的技术。第三是充电站的网络。

研发中心向低成本国家转移

  调查显示,315项创新中有40%的创新成果,由于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同等原因,最终没有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创新研发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是汽车厂商的重要成本支出,研发成果没有创造经济效益,反而增加了成本。
  为了降低研发成本,汽车成熟市场的众多研发中心开始向研发成本较低的国家迁移。调查结果显示,到2015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业务,离岸工程开发项目将从6亿欧元增长至45亿欧元,研发中心将向中国、印度和东欧国家等地迁移。
  奥纬咨询公司亚洲汽车和制造业务负责人曾伟民说,在成本的压力下,国外一些大型汽车厂商准备在未来十年,把很多研发创新工作外派到离岸国家,比如在中国、印度、东欧国家等,因为这些国家拥有成本相对比较低的研发人员,可以帮助这些公司大大降低研发成本。其中,中国汽车产品制造业成熟、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较为显著,是研发中心迁移的重要选择地。

中外合作研发具有可行性

  曾伟民认为,国外研发中心与国内汽车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合作具有可行性,尤其是一些国外的零配件供应商和国内OEM的合作更合理。目前,国内具有强大研发实力的一级供应商非常少,多数一级供应商比较零散、规模比较小,研发能力较弱。相比之下,OEM比较多,并且较为成熟。而国外的一级供应商拥有更多的汽车技术。因此,国外零配件供应商与国内OEM的合作将会实现优势互补。
  同时,国外零配件供应商要研发一些更适合本地的产品,需要与中国的经销商合作,以获得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双方搭建起合作开发的平台,也是合理的模式。
  曾伟民说,总的来讲,中方与海外合作研发是好事,有利于中国的研发人员获得新技术,对中国开发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好处,并且整个研发流程也将会在中国层层建立起来。

  相关稿件
· 第三届中国长春汽车工业展览会开幕 2008-07-02
· 调查显示资源及投入制约我国汽车工业研发 2008-06-23
· 第八届新疆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开幕[图片] 2008-06-11
· 第七届青岛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举行[图] 2008-05-21
· 专家提出:积极使用镁合金应对汽车工业挑战 2008-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