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6-30 记者:修国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本报青岛电
从一个只有职工十余人的小厂,发展到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海信用了不到40年的时间。如今,海信产品覆盖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移动终端、智能交通、光通信及网络多媒体系统领域,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海信始终坚持技术立企和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 追求创新、突破核心技术。2005年6月,海信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结束了中国年产7000万台彩电无“中国芯”的历史,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直接导致同类进口芯片价格大幅度下降,给整个中国家电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空间,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如果说海信开发“信芯”是自身传统产业发展的需要,那么进军智能交通领域则是海信高举技术创新旗帜的更好体现。 在海信进入该领域之前,中国的智能交通市场全部被国外大公司所垄断。发达的网络系统使得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异常重要,采用国外系统导致未来国家安全隐患重重。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海信决定研发完全适合中国交通特点的智能交通核心技术。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技术突破和标准建设,如今海信已经在智能交通领域成就了中国第一民族品牌的市场地位。 2005年12月,在北京奥运的智能交通系统采购招标中,海信以性能测试第一名的成绩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智能化交通管理投资建设项目,实现了中国民族企业有选择地在关键点上超越国外先进公司的目标。 目前,海信的智能交通产品在国内城市智能信号管理系统已占据20%的份额,在快速公交智能系统(BRT)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70%。海信不仅仅突破了核心技术,更是创造了智能交通第三大世界系统——HICON。 随着“信芯”的突破及持续研发、液晶模组的自主设计与生产线建设、数字多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平台的创设等,海信实现了由电视整机开发到核心芯片自主研发及产业化的拓展、从平板电视组装到模组设计与制造等产业链上游的有效延伸,海信开启了从单一终端产品制造向系统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延伸的产业发展历程。 技术和经营犹如电子信息企业的双翼,只有均衡才能实现高效,快速发展。经过多年不懈追求,海信创建了一整套稳健的经营模式。 从最早期的“债权转股权”采用非公开市场的创新模式盘活收购青州无线电变压器厂,到后来“以品牌、管理、渠道、技术和少量货币资本激活存量资产”模式,并购淄博双喜、辽宁金凤、贵阳华日、北京雪花、南京伯乐等等企业,再到后来以“销售代理加协议收购”模式成功挽救并最终收购上市公司科龙电器。无论在哪一个历史阶段和何种市场环境下,海信的资本运营都创新了在当时极具典型意义的操作模式。 海信运用“代理销售”模式成功收购科龙,至今为业内人士所津津乐道。这一看似简单的模式开创了上市公司并购的先河,成为国内民营企业破产保护的范例,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注入资金启动生产,并能够保障资金安全,用海信的强大渠道打开通路,形成连续的产销循环,使供应商和银行的债务转为良性负债。广东省政府甚至高度评价海信“开创了民营企业破产保护的新模式”。海信所开创的并购科龙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大股东为私人的公众公司在面临破产保护的一大难题,这无疑是对现行破产法的一个很好的理论补充。 海信总裁周厚健告诉记者,未来的海信将继续坚持践行技术立企和稳健经营发展战略不动摇,真正担当起技术创新主体的社会责任,为民族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