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新蓝图折射中国汽车图强路径
    2008-06-18    本报记者:戴劲松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半年时间内,国有特大型企业——东风汽车公司频频高调亮相,不仅正式列出了生产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日程表,而且旗下子公司均先后推出新时期的发展规划。而就在上月底,作为国内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东风与日产合资组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发布了五年中期事业计划。与这些彰显雄心的愿景相对应的是,东风对外合资或对内重组的种种猜测也不绝于耳。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前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将其总部从大山里的十堰迁至武汉并率领集团逐渐走出困境后,现任总经理徐平无疑正肩负着如何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东风新蓝图恰恰折射出当前中国汽车工业谋图做强的路径抉择。

迎来纵深拓展关键时期

  5月28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了2008至2012中期事业计划。根据该计划,到2012年时,东风有限将发布15款以上新车型,实现年销售汽车100万辆和年销售收入人民币1000亿元。同一天,东风有限还宣布在河南郑州建设新的轻型商用车工厂,预计2010年投产。
  在整个东风集团构架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地位举足轻重。同时兼任东风有限董事长的徐平对此表示,新的中期计划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经济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新特点,充分活用东风有限自身的资源优势,是经过认真研究制定出来的具有挑战性的计划。
  东风有限总裁中村公泰也说,从2003年乘用车和商用车销售总共29.8万台,到2007年的61万台,东风有限销量和收入都实现了翻倍增长,成功实现了中期计划目标。新的中期计划目标是在原计划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公司在国内的增长,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不难看出,与此前的计划相比,此次东风有限推出的中期计划除了继续强化新产品推出、销售服务质量、网络扩建、本土化采购等内容外,还着重强调了在生产能力扩充、出口拉动、研发本土化等方面的提升。知名汽车市场研究专家、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胡树华认为,东风有限的未来发展战略不仅仅体现在简单的发展规模上,更凸现了从企业改造层面向市场创造层面蜕变的全新战略思想。
  事实上,未来五年正是整个东风向纵深拓展的发轫阶段,旗下的其它合资企业也纷纷推出了新的发展计划。鉴于未来五年丰富的产品推出及2015年100万辆年产销目标的中期规划指引,神龙汽车已再次启动产能提升计划,目前第三工厂选址还在洽商中,甚至不排除建设第四工厂的可能。与此同时,神龙还特别强调绿色环保的持续发展理念。
  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刘裕和也在4月北京车展期间表示,目前公司已结束创业期,进入发展期,今年销售目标为15.2万辆。对于公司发展期的工作重点,刘裕和表示首要任务是产能扩充,东风本田第二工厂项目正在武汉启动,年内可以开始投产,产能将达到16.8万辆。
  按总体规划,东风今年投资总额将达120亿元,2009年投资110亿元,并力争2010年实现180万的销量。徐平对此认为,东风现在的发展态势是车型走在前面,然后工厂、产能再紧跟上去,也就是说,要力争销售能力大于制造能力,这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自主创新能力厚积薄发

  就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中期事业计划发布前一周,首期投资7.5亿元的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新址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奠基。与之相邻的便是正在建设中的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事业研发生产基地,新工厂占地1500亩,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其中首款产品将于今年底下线。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黄佳腾介绍说,新技术中心建成后,将重点发展以造型、整车设计及匹配、动力总成开发、电控系统匹配开发为主的核心技术研究,可为东风研发生产自主品牌乘用车提供技术支撑。
  多年来,东风公司在自主创新上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强化合资公司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本土化导向的同时,大力推进集团总部以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为核心的体系建设优化,逐步形成两个体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格局。为迅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自1992年起至今,东风公司先后与标致-雪铁龙、日产、本田、起亚、康明斯等国外公司组建了多家中外合资企业,并已研发生产出20余个品种的系列轿车,整车国产化率平均水平已由最早的40%左右逐步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
  像神龙公司自1992年成立以来,中法双方正开始进入联合开发阶段,共享知识产权,甚至一些车型的开发全过程开始由中方主导,目前已开发出多款热销车型,如东风雪铁龙爱丽舍、凯旋、C2、新毕加索以及东风标致307等。据悉,“东风标致307”这款车型在国外生产,每生产一台要向中方交纳25欧元的技术费用。
  而商用车在自主创新方面更是走在了乘用车前面,始终坚持做到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作为合资条件下自主创新的产物———东风天龙,其搭载的东风DCI11发动机、D310驾驶室等关键总成,以及整车匹配,都整合利用了国际一流的技术资源。在技术导入或者联合开发的过程中,东风坚持自主,注重消化吸收,既保证了自己拥有完全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又提升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为今后进行更高水平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在谈及自主品牌与合资子公司品牌将是怎样的关系时,东风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含蓄地表示,东风推出自主品牌乘用车是按照完整规划进行的,子公司生产的轿车只是在某一个细分市场领域以内,东风对这些轿车加强了严格的品牌管理和质量管理。可以看到,东风公司以原始创新为主,结合使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把多种创新模式组合运用于不同车型开发之中。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东风汽车的自主创新能力厚积薄发,将有力推动未来产品的升级换代。

新一轮合资掌握了主动权

  两年前,沃尔沃希望与东风合资的重点是提升沃尔沃品牌销量。经过两年谈判后,合资重点却意外转向了东风品牌,这无疑表明东风已占据了合资谈判的主动权。而关于合作形式目前有各种猜测:一种说法是共同出资、按照同等比例建立合资公司;另一种说法是沃尔沃只输出技术;最新猜测是合作生产的车型只挂东风标识,不挂沃尔沃标识。
  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情景是:雷诺公司CEO戈恩曾在今年4月北京国际车展上迫不及待地表示:“有两点可以基本确定,一是雷诺轿车肯定会来中国生产,雷诺商用车也一样;二是雷诺一定会仍然只和东风合作。”而在四年前,东风就曾与雷诺达成协议建立一个乘用车合资企业,但由于选址等多种原因导致该计划搁浅至今。
  同样,东风与雷诺牵手也有种种猜测。最近有消息称,从2010年开始,雷诺将恢复在华生产汽车,三江雷诺公司也将重新启动,雷诺将投资15亿元用于新迷你巴士项目,初始年产量将达到4万辆。同时,雷诺乘用车新项目将与东风有限合作,东风有限为此将成立东风雷诺乘用车事业部。
  如果成行,东风有限旗下将有东风日产和东风雷诺两个乘用车事业部并列,这种合作形式与神龙旗下目前的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双品牌战略相同。对此,东风有限方面没有作出回应。但记者从官方渠道获得的信息显示,这些猜测并不完全是捕风捉影,雷诺重返中国的步伐正在加快,有可能近期内便尘埃落定。
  且不管这些谈判的进程,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东风在新一轮合资中显然更有底气,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徐平在接受一家证券媒体采访时表示,东风公司现阶段并不缺钱,回归A股也不是简单地为了筹钱,从长远来说是为了又好又快地发展,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