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阿什贡地区的一处彩色峰林。新华社记者:侯德强
摄 | 进入本世纪以来,地处西北内陆欠发达地区的青海,力图摆脱资源富省、工业弱省形象,根据自身优势调整工业结构,核心竞争力逐渐显现,工业经济由长期亏损转变为持续赢利,工业发展从“质”到“量”都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然而,青海地处高原,面对生态脆弱、条件艰苦等发展劣势,实现打造工业强省的目标仍存在诸多压力。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相比8年前增长160余倍
今年4月,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之后,又一个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落户青海,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这一消息释放出青海工业发展迅速的强劲信号。 2007年,青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15.39亿元、利润132.2亿元,分别是2000年时的近5倍和160余倍,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也从30%左右上升到42.6%。 2000年之前,由于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工业基础薄弱,加之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工业一直以来是青海省经济发展的“软肋”,该省规模以上工业连续8年处于亏损状态。 青海省统计局工交与投资处处长秦凤云认为,青海工业这些年之所以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结构调整,打破了过去“大而全”的工业发展模式。 1998年,青海省确立了“大力发展水电、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和积极发展冶金、建材、医药、农畜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对轻纺、机械化工业进行战略改组,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发展思路。 自2000年以来,青海省先后对4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了破产重组,同时,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将投资的重点向四大优势产业引导和倾斜,重点改造和建设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重点项目。 盐湖100万吨钾肥项目、公伯峡和拉西瓦等一批大中型水电站、庆华集团100万吨煤化工、西钢100万吨生产线、青海碱业德令哈90万吨纯碱和桥头铝电30万吨、青铝8.5万吨、百河铝业10万吨电解铝等100多个重点工业项目在这几年间相继建成投产或即将建成投产。 青海省统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至2004年,四大支柱和四大优势产业对青海省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分别在40%和25%以上,至2007年,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水电和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更高达71%。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詹红岩说,青海重工业的比重在持续上升,工业的资源性优势和特点正在得到充分的挖掘,依托资源优势的重化工业体系已经成为带动青海工业整体发展的核心力量。
资源大省后发优势日益明显
秦凤云认为,青海工业的快速发展与这一时期全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整体趋势、西部大开发的倾斜政策优势、青海本土的资源优势和全球资本流动性过剩等有利条件密不可分,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而且,她认为这些有利条件尤其是资源优势,还会随着全球资源性产品进入新一轮需求高峰和我国资源消耗进入高增长阶段而更加明显。 据统计,青海拥有的矿产资源有125种,保有储量潜在价值达17.4万亿元,其中仅保有资源储量排在全国前十位的矿产资源就有50余种,排在第一位的有10余种,这是其他地区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 与此同时,由于青海工业基础水平比较低、起步比较晚,在工业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资金资源、技术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从一开始就可以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起点之路。劣势转化为优势,这也是青海工业发展的潜在后发优势。 自2000年以来,青海省连续8年成功举办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和一些大型的经贸活动。这不仅带来了工业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且给青海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观念,同时,也改变了管理、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劣势。 据统计,仅2007年,青海省的工业投入达241.98亿元,这比2000年时的全省工业总产值还要高,其中利用外资到位7.49亿元,是2001年的7.6倍。
打造工业强省压力不小
环境压力首当其冲。“有工业就会有资源消耗、就会有排放,如何解决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是青海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优先还是保护优先,这关系到青海经济的长远发展。”詹红岩说。 青海工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该省的工业产业主要以原料、燃料基础产业和低度加工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加之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装备落后,工业生产低层次、浅加工和产业链短、能耗高的状况一直存在,这使得地处三江源头的青海本来就脆弱的生态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尽管近年青海关闭了一批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业企业,并在现存的工业企业中加强推进技术创新,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同时,在新项目的立项和招商引资上,向消耗低、污染低、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引导和倾斜,但是,一直以来,青海的工业排放和单位产值能耗都居高不下。 目前,青海省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把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建设的理念提高到了“生态立省”的高度。“决不让东部淘汰下来的落后产品、高污染项目转移到青海。青海要确保在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青海省省长宋秀岩多次表述。 2007年,在继续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青海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了4%,万元GDP能耗降低了2%,节能减排指标首次实现了由升转降。 詹红岩等专家指出,推动青海工业长足发展,解决人才、技术的制约,完善基础设施,重点规划和建设一批骨干铁路、地方支线铁路和公路项目,推进电网建设,注重资源开发的后续保障,增加资源探明储量等工作也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