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0道严峻的考题接连摆在我国汽车社会面前。在近些年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效应的拉动下,一个由私车为主体聚合而成的汽车社会雏形已显现。伴随着越来越多老百姓家庭轿车梦的实现,能源、土地、环境、交通等一系列制约汽车发展的因素开始从宏观层面凸显出来,综合考验着我们的汽车社会。(新华社发) | 2007年,10道严峻的考题接连摆在我国汽车社会面前。在近些年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效应的拉动下,一个由私车为主体聚合而成的汽车社会雏形已显现。伴随着越来越多老百姓家庭轿车梦的实现,能源、土地、环境、交通等一系列制约汽车发展的因素开始从宏观层面凸显出来,综合考验着我们的汽车社会。
油价下调考验汽车社会节能意识
2007年初,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考题当属油价下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自1月14日起,将汽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市场上各种标号的汽油零售价平均每升降价0.2元左右。这是自2005年初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7次价格上调以后的第一次降价,其意义在于证明了油价与国际接轨确实是“双向”的。然而现在看,油价下调对汽车社会的最大考验是一种暂时的“假象”引起的节能意识麻痹,因为之后国际油价全年冲高的走势令人惊讶,甚至有每桶“破百”(美元)的势头。这足以证明,我们已经进入了“高油价时代”,节能必须成为汽车社会的永恒主题。
8%浮动政策考验垄断企业社会责任
除了发展改革委对油价的调控,今年2月10日,中化道达尔燃油有限公司在北京的两家加油站,曾在限定的时间内将每升汽油的价格下调0.5元,结果前来加油的私家车一度造成交通堵塞。这揭开了一项被尘封多年的油价政策:售零商可以在国家公布的中准价基础上,上下浮动8%,这项被尘封的政策成为考验石油企业社会责任的考题。在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针对私家车排队加便宜油的现象发表了感慨,指出如果不消除垄断,再多的惠民政策都无法使群众得到好处。随后,在3月上旬,中石油北京分公司旗下的近百座加油站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汽、柴油让利活动,每升最大优惠幅度达0.2元。
300万辆机动车考验北京城市交通管理
今年5月26日,北京市机动车突破300万辆。作为中国私家车第一城,300万辆的节点具有特殊的心理意义,是考验北京交通和汽车社会的一道考题。用汽车社会的视角进行解读,考验大于成就,挑战大于乐观。因为北京市300万辆机动车的背后其实有一连串“隐藏”的数字,包括每年需要“喝”下多少吨燃料,停放和修建道路需要多少平方米土地,每年排放多少污染物等。未来,北京市机动车达到400万辆的时间可能比从200万辆到300万辆的时间更短。如何未雨绸缪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严峻考题。
国Ⅲ号排放标准按期实施考验国内燃油品质
7月1日,相当于欧洲Ⅲ号标准的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三阶段限值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汽车污染排放控制进入新阶段。而在此标准实施前,有官员表示,由于石化企业难以在全国范围提供国Ⅲ号标准的燃油,应当推迟实施国Ⅲ号排放标准。油、车标准不匹配再次成为考验汽车社会的难题。石化企业面对考题,应当加快燃油品质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能仅仅把逐利的目光盯在价格与国际接轨上。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考验汽车社会综合素质
今年7月,北京市开始实施《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这是一道综合考验汽车社会快速反应能力的考题。从汽车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机动车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势在必行,而且要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在磨合期内,驾驶员、保险公司等各方无疑都需要重新适应。快速处理办法的核心精神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和谐、诚信与互助的氛围中尽最大可能保障公共利益。如果不尽最大可能减少轻微事故造成的拥堵,每年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是相当惊人的。
发展改革委公布燃油消耗量考验汽车产品节能特性
今年7月底,发展改革委在其网站上公布了第二批乘用车的燃料消耗量。这是一道能源现状和汽车主管部门出给生产企业的考题。其中,不符合标准的有55家生产企业的444个车型,这些车型自发布公告之日起不得再进行生产。此前,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士曾介绍,汽车燃料经济性不仅是产品主要的技术性能,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对汽车产品实施管理的重点领域。汽车油耗的公示制度是汽车燃料经济性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政府向社会公布客观规范的数据信息,便于消费者选择更节能的产品,从而促进企业的节能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可以预见,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形势,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控之手会越来越严厉,越来越有针对性。
单双号限行和“无车日”考验汽车社会“自控”能力
与10多年前的单双号限行主要是为了降低交通流量不同,北京市8月17日至20日实行单双号行驶临时交通管制措施是为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积累经验。“车不堵了,空气好了”是百姓看得见的变化。这次限行不仅为空气“测试”提供了数据支撑,在客观效果上也起到了全面“测试”整个汽车社会的作用。之后,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9月16日正式启动。不过“无车日”理念的延伸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活动,还需要在日常的城市管理思路上得到体现,更需要深入每个汽车社会分子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延伸“无车日”理念,还需要政府部门尽快拿出大家看得见的转变,对车主的选择作出强有力的引导。
道路交通法第七十六条修改考验汽车社会和谐立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10月24日开始审议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对现行法律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进行了修改。修正案草案在维持过错推定原则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情形下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的比例。修正案草案的有关内容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之后,在交强险“改版”的过程中,网民和消费者要求取消交强险车辆之间事故无责赔付的诉求,再次将焦点对准第七十六条。
“高油价时代”考验我国汽车社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在北京,经济型家庭轿车普遍使用的93号汽油的价格重新提高到5元以上,达到每升5.34元。由于国际油价一直居高不下,业内对国内油价这次上涨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倒是此次油价上涨之前,部分地区出现的柴油短缺现象,凸显了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紧迫性,以及石油垄断企业必须以社会责任为重。而国际油价向每桶100美元高位冲击的势头,也不能不让人担忧燃油税“择机出台”的“时机”到底在国际油价的何种价位。“高油价时代”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考验着我国汽车社会,使得我国从步入汽车社会门槛开始就伴随着沉重的能源之痛。
养车成本上升趋势考验有车一族心理承受能力
保监会11月30日向社会公布了交强险第一个业务年度的专题财务报告,并初步决定将交强险责任限额由现行6万元提高至12万元,同时,交强险基础费率按车型不同将有不同幅度的下调,如普通家庭用车保费拟由现行的1050元下调至950元,降幅9.5%。这是今年为数不多的养车费用降低的消息。此前,车船使用税大幅上涨。还有媒体报道,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征收污染产品税和排放税的有关政策。另外,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未来会不会对私家车收拥堵费也成为年底各界关注的敏感话题。从长远看,人们养一辆车的成本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是由国情决定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部门伸出的“政策之手”不光要考虑宏观层面的效果,还要关注现阶段个体用车者的细微感受和心理承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