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国内六成轮胎市场被外资企业占据,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寻求出口也遭到了打击。”日前,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吴桂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轮胎企业正忙于提高产品档次,以寻求国内外市场的突破。 据悉,国产轮胎与彩电、鞋、DVD等消费品一样,正面临着国外技术与贸易双重壁垒。业内专家认为,国产轮胎出口受阻、在国内又受到外资企业打压的原因在于: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弱、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差与产品结构亟待调整。
品牌影响力弱
据介绍,轮胎是一个高度依赖原材料的行业,橡胶占产品成本的70%以上。由此,一旦橡胶价格有所动荡,将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与销售价格。业内人士指出,为了减少过度依赖原材料的风险,企业必须提高品牌影响力,增加附加值,以保证在行业动荡期的利润水平。 “国内企业的高档产品并不比外资企业的差,但是品牌效应却不行。”吴桂忠说,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国产轮胎的品质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只是一些微小的性能指标上与外资企业产品有所差别,然而,就是这些微小的差距使得中国轮胎品牌一直处于中低档次,产品利润仅为外资企业的一半。 2006年,橡胶价格大幅上涨,曾给国内轮胎企业带来很大压力,在外资企业纷纷涨价时,由于品牌号召力不够强大,国内轮胎涨价乏力。 此外,品牌档次低也极大地影响着国内企业的出口之路。“其实,我国出口轮胎中的4/5是为外资企业贴牌生产,利润不到5%。例如,国内企业生产一条轮胎卖给外资企业是15美元,而外资企业将其卖到美国市场就是40美元。”业内人士透露。分析原因,他认为:“归根结底是品牌效应差,无法真正打开国际市场,只能靠低价优势得到出口机会,如今中国的廉价轮胎与温州鞋一样被多次反倾销。”
产品与服务缺少差异化
“国内轮胎企业还处于模仿阶段,在产品设计上一直跟随外资企业的步伐。”吴桂忠告诉记者,国内轮胎企业品牌效应一直上不去的根本原因是研发新品的能力差,产品缺少差异化。 专家表示附加值高的品牌归根结底是以差异化的产品作为基础的,而国内企业的产品虽然品质并不低,却缺少差异化特征,因此即使在品牌营销上投入再多,也无法形成品牌的核心价值。 据介绍,为了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外资企业一般都将技术研发放在本国,而将生产制造和设计环节引进中国,与外资企业对技术的重视与投入程度相比,国内企业相差甚远。据悉,知名的外资轮胎品牌均有标志性产品,例如,固特异就曾靠独特的水沟轮胎奠定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地位。 除了产品之外,与外资企业相比,国内企业更缺少基于服务的营销策略。据悉,2006年上半年,米其林针对中国轮胎替换市场启动了“随你行”服务计划,包括免费24小时道路救援、轮胎扎钉免费修补服务和免费定期轮胎保养提醒等。随后,固特异也推出了有针对性的“汽车保姆计划”。
产品结构不合理
专家认为,国产轮胎“吃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品结构问题。据悉,整个轮胎市场容量的七成是轿车轮胎,三成是卡车轮胎。外资企业主要生产轿车轮胎,国内企业则主要生产卡车轮胎,这使得国产轮胎本身的市场空间就比外资企业小很多。 “外资企业占轿车轮胎市场的七成,相反,国内企业占卡车轮胎市场的七成。”吴桂忠告诉记者,2006年,我国轿车轮胎市场规模达1.3亿条,而卡车轮胎仅为4000万条。 据悉,为了调整产品结构,从去年起,一些主要的国内轮胎企业已经向轿车轮胎市场转型。“但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是各个国家的汽车品牌都习惯于匹配自己国家的轮胎品牌。”吴桂忠说。 为了打破旧规,国产轿车轮胎只有得到整车企业的认可。然而,“整车企业要求提供的用于匹配的轮胎数据,国内企业根本拿不出来。”据专家介绍,用于匹配整车的轮胎,需要精准的测试数据,而我国企业一直忽视实验检测数据,根本没有自己的轮胎实验厂。据了解,一个轮胎实验厂的投入至少需要二三亿元,但国内企业既缺少资金,又缺乏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