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思倩 摄 |
本报记者:姜恩宇 摄 |
绿色房地产技术上是否成熟?政策上是否有保证?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政府、公众和房地产企业的三赢局面?日前,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的一些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热议。 | 说起来头头是道,行动上却难有作为。理论上谁都叫好的绿色地产,在现实中却就像“海市蜃楼”。一边是以再生能源、节能、节水、节材、生态环保为特征的绿色房地产的呼声,一边却是地产市场劲吹的高浪费、高消耗、高污染的“三高”风。 绿色房地产技术上是否成熟?政策上是否有保证?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政府、公众和房地产企业的三赢局面?日前,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的一些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热议。
“三高”成为吞噬能源的“黑洞”
“放眼望去,越是黄金地区,越是高档小区,新建的住宅,人们潜意识中窗户越多越好、面积越大越好,包括公共建筑甚至一些政府大楼,都采取超高层大厅、透光屋顶,看起来十分气派,这种新潮豪华的建筑,往往伴随的却是能源的高浪费。”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的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说。 2006年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实现,而这两项都和绿色房地产有明显的关系。“在深圳、北京、上海一些大城市,很多看起来很气派的写字楼都是玻璃幕墙建筑。”海南省环保局一位官员说,这些拔地而起的“玻璃盒子”就像一个个巨大的“温室”:夏季紫外线照射强烈,造成光污染,冬天又不挡寒,一年四季不得不开放大功率空调来调节室温。冬天要先于其他建筑保暖,夏天要先于其他建筑供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玻璃幕墙(非节能玻璃)面积已超过900多万平方米,而且呈持续发展趋势。在带来所谓美观的同时,能耗却成倍的增长。 一直关注地产市场的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说,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粗放型生产经营,建筑已成为吞噬能源的巨大“黑洞”。例如,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相同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有统计数据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住宅钢材消耗高出10%至25%,卫生洁具耗水高出30%。在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再加上相关建材生产能耗还有16.7%,两项相加可以达到45%左右。 这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就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房地产市场影响进行了讨论。有关专家指出,气候变暖不仅给生态、农业等带来直接影响,也给中国的建筑节能问题敲响了警钟,任务更加紧迫、艰巨。
7%的启示
据统计,尽管全国迄今为止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0.6亿平方米,但这一数字仅占全国城镇既有建筑面积的7%。新建建筑中节能建筑的比例不足50%。 绿色地产为何难以“从梦想变成现实”?节能建筑实际操作中为何难以推广?究其原因,首当其冲与一些地方好大喜功的政绩观有关。一些城市为了印出一张像样的“城市名片”,忙于打造“标志性建筑”、“百年不落后建筑”。 很多大型建筑盲目“求新、求大、求洋”,在一次性的高额投资之后,往往伴随着长期的高额运营维持费用。在这种背景下,对设计师和建筑商而言,在建楼时首先考虑的是美观、新潮、气派,而节能很少被考虑。 一些节能技术没有很好推广转化。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MAD建筑师事务所总建筑师马岩松说,太阳能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没有把此项技术很好地与建筑结合起来,以至于居民为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只得将大量热水管道如长蛇般盘绕在楼房墙壁上。我国城镇水资源匮乏,但城镇用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现实生活中,除提倡人们节水习惯外,节水技术很少推广。 鼓励政策缺乏刚性措施。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说,我国税法曾经规定凡是绿色地产,或者节能产品,只收5%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而普通地产要收10%,工建要收30%。这一政策的作用力下,一度北京的地产大概75%是节能产品。这么高比例的原因就是因为地产商们为了免税,所以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采取节能政策。然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一政策被取消了。“缺少了政策引导,在普通住宅建筑中,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也不愿在墙体保温等节能技术上下工夫。”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说,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最近几年所有房地产政策,都是围绕“住宅”在出台。但实际上在房地产当中大概占到一半以上的基建是非住宅产品,像酒店、写字楼等,对这些非住宅产品现在政策方面实际上管得非常松,在能耗和环保方面做得很差。包括一些非住宅性的物业,怎么样在节能环保上加以改进,很值得探索。 “摆脱建筑业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增长方式,使其逐步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集约化路子已刻不容缓。”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说。
避免“海市蜃楼” 亟待实现“三赢”局面
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的房地产界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房地产商来说,不仅要考虑绿色房地产的社会效益,更要考虑它的经济效益和技术上的可行性。一句话,没有经济效益支撑的绿色房地产本身是不可持续的。 “其实对地产开发商来说,谁都愿意做绿色地产,但当务之急,就是要寻找到一个有技术支撑的既能兼顾社会效益,同时又能考虑经济效益的平衡点,只有这样绿色地产才能从梦想真正变成现实,才能真正落到实处。”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说。 为此,相关人士建议,一是推动技术进步。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加大推广力度,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对量大面广的节能产品和技术实行财政补贴机制。 健全法规和标准。呼吁全国人大抓紧出台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并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制定国家标准,包括节能设计规范、节能基础及方法标准及终端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标准等。“标准一出来,只要大家按照标准执行,问题就解决了。”冯仑说。 加强节能降耗管理。政府应督促各地制定阶段性节能目标,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同时,要从规划审批上确保新建建筑达到节能标准,验收达不到标准的不准上市。 再者就是完善配套政策。比如,推进城镇供热价格改革,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健全排污收费及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合理提高征收标准,建立国家节能专项资金,制定节能节水和环保产品目录,出台鼓励生产和使用列入目录的产品的税收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