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煤炭“新政”推动我国煤价适度上扬
    2007-04-10    本报记者:陈忠华 王炤坤    来源:经济参考报

    山西山阴县21户煤炭企业缴纳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1051万元,成为基金首批缴纳单位。4月1日,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山西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开征首日,共有980户煤炭企业缴纳基金6100万元。
    包括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在内,此次山西试点共出台了四项经济政策,另外三项是有偿出让煤炭资源矿业权、提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和提取煤矿转产发展资金。 
    专家指出,煤炭“新政”将有利于打造新的成本核算体系,完善煤价的市场形成机制。未来一段时期,随着完全成本核算的逐步落实,我国煤价将呈现适度上扬态势。

煤炭“新政”将拉动煤价稳步上扬

    小煤矿矿难多发成为安全生产的顽症。本报记者 刘砺平 摄

    不同于以往的能源基地建设基金,山西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征收范围已扩大到中央和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即全省境内所有煤炭企业都要上缴。而国有重点煤矿产量已占全省总量的52%,超过三亿吨,这部分市场将直接体现基金征收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拉动。
    两年前,山西就开始探索煤炭资源有偿使用,以告别资源配置的多轨制。2006年10月,国务院同意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八个煤炭主产省区进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截至2006年底,山西已征收采矿权价款203.7亿元。试点中山西将继续推进这一政策,新设立矿业权全部实行有偿出让,争取在2008年年底前全部实现有偿使用。
    从资源无偿、低价,到资源有偿、高价,这项政策将增加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其对煤炭价格的推动作用已经显现。在2006年重点合同吨煤价格平均上涨15元的基础上,2007年山西重点合同煤吨煤价格平均提高了20多元。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1至2月,山西煤炭价格平均上涨幅度为15元/吨左右,与岁末年初重点合同衔接会上确定的价格相差不大。2007年,包括可持续发展基金在内的吨煤“三金”约为32元,这将全部纳入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业界称之为“外部成本的内在化”。15元相比32元,显然,当前的煤价并没有上涨到位,还未达到煤企的预期。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处副处长王崇林分析,试点出台的新政策肯定会对煤炭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可持续发展基金、转产资金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征收,肯定会增加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而这部分成本如果单纯依靠煤炭企业,根本无法消化,必然要通过煤价上涨传递给用户,从而一起消化成本上涨。王崇林认为,今后我国煤炭价格可能会产生季节性波动,但仍存在上涨空间。
    据了解,国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在山西全面启动后,同为产煤大省的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和神华等大型煤企也作出积极响应,对煤价上涨充满期待。这种期待,正是基于对试点提出的政策措施将引导煤价上涨的判断。
    但分析人士同时指出,随着采煤综合补偿和可持续发展支持政策逐步到位,采煤外部成本内在化后煤价将有所调高,但这些政策的效应显现不是大起大落式的,是一个平稳发展过程。况且,煤炭供求已逐步过渡到市场定价,煤价不会因政策因素波动太大,决定煤价和供求的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市场力量。

煤价可望踏上“价值回归”之路

    山西省社科院能源研究所所长王宏英分析说,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办法是试点政策的一个亮点,将改变过去煤炭成本只计煤炭开采直接成本,而对资源动用、生态破坏和安全成本不予计算的办法。
    试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科学界定煤炭企业成本和费用支出范围,构建科学、合理的煤炭成本核算新体系,逐步实现煤炭开采外部成本内在化,完善煤炭价格市场形成机制。一直以来,煤炭企业现行成本项目中没有资源、环境生态成本及转产成本,实行“煤炭新政”后的山西煤炭企业缴纳或提取的矿业权价款、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煤矿转产发展资金计入生产成本。这将促使我国煤炭价格在市场化进程中实现“价值回归”。 
    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指出,我国现行煤炭成本核算存在两大缺陷:
    一是煤炭成本不完全。目前决定煤炭价格的成本主要是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近年来煤炭价格逐步放开后,在核算成本时依然沿用的是以往的核算内容和核算口径,而与煤炭开采相关的成本费用,如资源价值、安全成本、生态环境成本等费用没有或很少列入现行成本;
    二是煤炭成本不到位。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煤炭行业历史遗留下来的企业资产损失和潜在亏损没有得到很好处理,国家对煤矿企业有许多该投入的没有投入,形成了许多安全欠账、生态环境恢复欠账、职工生活欠账。近年来,从表面上看,煤炭终端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但据有关部门测算,煤炭价格一半以上是中间环节费用,真正落到煤炭企业并没有多少,大型国有煤炭企业更是如此。

有效调控是“新政”成功的关键

    关注煤炭“新政”对煤炭市场的影响,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国家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调、节能降耗目标的刚性约束、宏观调控政策的继续推行,使得煤炭消费增长势头趋缓,煤价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也不会出现大幅度下跌。尽管煤炭行业对煤价上涨仍有不少期待,但不要指望大涨,平稳的小幅回升才是理想状态。
    尽管煤炭“新政”可能刺激煤价,但煤炭业产能过剩阴云不散,使煤价上调的市场供求基础不牢。国家发改委宣布要警惕11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煤炭被列入特别关注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在建矿井进入产能大幅增长期,加上改扩建和资源整合提升,总产能约8.3亿吨。“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产能将超过30亿吨,远远大于“十一五”末25亿吨的规划目标。
    另外,我国煤炭市场已经和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国内市场已经融为一体,如果国内供求情况发生大的波动,煤价过快上涨,较大幅度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国内用户肯定将加大进口份额。我国进口煤炭连续三年以千万吨数量增长,去年突破了3500万吨。随着煤炭出口退税政策的完全取消、出口关税的增加,以及国家鼓励煤炭进口的政策出台,原来出口的煤炭将转向内销,国外的煤炭大量涌入,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平衡面临被打破的风险。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煤炭行业更须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规划矿井建设布局、控制煤炭产能和产量。山西省提出“十一五”期间煤炭“零”增长,到2010年,年产量控制在七亿吨左右。然而,一些主要产煤区矿井建设热情不减,产能仍存在过度增长的态势。因此,仅一省进行调控还远远不够。专家建议,重要产煤省(区)应该站在维持煤炭市场稳定的高度,树立调控一盘棋思路,共同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稿件
· 内蒙古公布了煤炭矿业权有偿出让最低价 2007-03-27
· 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山西开始征收 2007-03-26
· 煤城闪动兖州摆脱煤炭“依赖症” 2007-03-23
· 煤炭价格小幅退热 2007年煤炭市场不容乐观 2007-03-19
· 王守祯代表:煤炭业应加快整合重组步伐 200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