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品供需格局:大米白面不够味精调料多
    2006-11-30    记者:郭远明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报南昌电 尽管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发现了一大批矿产地,但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紧张总体局面依然没有改变,特别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石油、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供需矛盾突出。
    在此间召开的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介绍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出现巨大需求,并呈快速增长态势,主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口量逐年攀升。目前我国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我国铜消费的40%、石油消费的1/3、钾盐消费的90%以上都需依赖进口。
    1999年9月我国启动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已累计新发现747处矿产地,在铜、铅、锌、钨、锡等重要矿种的找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2005年底,地质调查部门已累计提交新增铜资源量2800多万吨、铝土矿2000多万吨、铁矿石7.6亿多吨、金1000多吨、银7.7万吨,钾盐4.17亿吨。这些新增资源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但还未从根本上解除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紧张局面。
    张洪涛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矿产品的供需格局是“大米白面不够,味精调料多”。在我国公布的最紧缺的16种矿产品中,排在最前的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铁、铜、铬等大宗金属矿产也十分紧缺,钨、锡、稀土等工业“味精”供应相对充足。
    另外,我国原来一些优势矿产资源的优势地位也在弱化。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开采,导致钨矿储量迅速下降,资源优势逐步减弱。占我国能源消费70%以上的煤炭,也因后期精查工作滞后,可开采量也在迅速下降。张洪涛建议,采取“两头拉动”的策略,强化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在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矿产勘查开发领域的同时,国家要加大投入,加快对紧缺矿产资源的前期勘查工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