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北京家电卖场采访时发现,很多消费者对节能家电存在质疑,认为节能家电的技术含量不高,甚至称之为虚假节能。对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秘书长王若虹告诉记者,目前判断节能产品是否合格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该产品的实测能效比是否与企业标出的数值在合理误差内相符。
自去年3月1日起,我国家用电冰箱与房间空调器能效标识制度正式开始实施。由于该制度采用企业自主检测来评定能效等级,从实施之日起,消费市场就对厂家的自觉性怀疑颇多。
特别是今年7月,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公布《12款节能型家用空调器比较实验结果》的报告,称12款节能空调中只有三款能效比实测值与企业标出的数值一致。
王若虹告诉记者,应理性看待家电产品的虚假节能问题。由于检测存在误差,并不是检测值与企业的标称值不一致就不合格,如果误差为0.6以下就是合格的,如以此为标准,中消协测试的12款产品都合格。
作为能效标识的权威管理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已开始亲自摸底调研,以给消费者和厂家一个说法。据王若虹介绍,从今年9月开始,能效标识管理中心在事先不通知企业的情况下“自掏腰包”50万元从全国几大地区的商场里随机购买冰箱、空调产品,送到检测中心测试产品的能效是否与厂家标出的能效相符,该结果将于12月对外公布。
据记者了解,此次抽查的初步结果已经出来,但能效标识管理中心拒绝透露具体合格率。王若虹说:“结果和我们估计得差不多,大多数产品是合格的。我们抽查的品牌覆盖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不光包括大品牌,还有许多你听都没听过的小品牌,应该说抽查结果代表了市场的总体情况。但由于复检过程还没结束,结果尚不能公布。”
虽然权威人士肯定了家电节能市场整体上过得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家电产品确实缺少节能技术的本质性提升。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在节能技术上,我国空调业目前的水平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水平相仿。在空调业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降低成本与价格一直是主流,而技术乃至节能技术的发展仍停留在原步。以冰箱为例,记者在卖场看到,能效比高的产品普遍是保温层厚、制冷管密,这被认为是最直接提高冰箱在实验室里能效比的办法。
虽然增加材料能使企业立竿见影地提高节能水平,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节能效果是产品综合素质的体现,并不完整依仗单一技术或措施,因此,全面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是提高产品性能,从而提高节能效率的根本。
而事实上,中国家电企业也必须对自身的节能技术有更高的追求。日前欧盟方面表示,为提前完成在2020年前节能20%的目标,将制定更严格的节能法案,电视机待机装置、热水器、洗衣机、空调将成重点,这无疑加厚了中国家电产品进入欧盟的壁垒。
可以说,家电业20年的发展就是产品价格与企业利润直线下降的历程,这也使得企业投入技术研发越来越力不从心。
2006年度中国空调行业10年内首次整体下滑,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急剧增加使整机成本上涨20%以上,行业平均利润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利润率下降也同时存在于冰箱、洗衣机行业;此外,彩电业更是微利或亏损,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1.7%。
虽然行业整体不景气使一批企业被淘汰出局,但是大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大型家电企业近年都在向国际化转型,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与品牌的推广上投入巨大,且业务贯穿黑电、白电以及消费电子。但是,全球化与多元化并未给企业带来可观利润,企业反而要不断为新兴市场的开拓与原有市场的稳固付出较大成本,这导致在技术上的投入更“有心无力”。
试问,在家电业整体不景气与企业利润不理想的前提下,企业拿什么投入节能技术的研发?
业内专家认为,家电企业大举投入节能技术的研发,要有待于行业的再次洗牌与整体回暖。在家电业进入下一轮的“脱胎换骨”后,生存下来的强势企业将有能力投入大规模的研发,从而实现节能技术的本质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