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业推动传统媒体产业升级
    2006-11-22    本报记者:曹滢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张A5纸大小的显示屏,可以浏览订阅报刊的全部内容。与报纸版面不同的是,这里显示出的版面形式、标题字号,均是经过了重新编排,更加符合小屏幕上的视觉习惯。这是广州爱克斯科技公司开发的电子纸手写电脑,它使“数字出版”的概念真正展现在读者面前。
    成立于今年8月的“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旗下汇集了国内17家大型报业集团,以及电信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电子显示终端制造商等等,在数字报业方面共同进行积极探索。近日举行的“中国数字报业战略与实践高层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电子纸阅读器、二维优码等几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正在投入数字报业的实验中。
    由于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近年来全球报业显示出不景气的局面。受众的分流和印刷成本的上升,使中国报业更是进入了所谓的“寒冬期”。为了应对颓势,利用新技术发展数字报业成为报业共识。
    清华紫光的二维优码已经在一些报纸投入使用,它利用的是与现代人日常生活关系最亲密的媒介:手机。在国内知名的时尚生活杂志《精品购物指南》上,每个版面上都有一个小小的二维彩色条码,只需要一个带摄像头的手机对着它进行拍摄,就可以联网登录到《精品购物指南》手机报以及具体的产品广告,浏览比报纸上更丰富的产品信息;如果没有摄像头的手机,只要输入一个代码,也可以访问相应的地址。目前,二维优码已被称为“拓展报纸广告业务的增值法宝”,《精品购物指南》每月已有600人次左右的下载量。
    与过去把新媒体视为传统报业的“宿敌”不同的是,在“数字报业实验室”的参与者们的蓝图中,新媒体已不再是报纸的替代品,而是逐渐成为了报业的“一条腿”。
    辽宁日报传媒集团社长姜凤羽认为,传统报业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公信力应当是其最大的优势,电脑、手机、掌上阅读器等等这些新的媒介工具,其实并不能取代报业作为内容提供者的地位。而内容制作正是整个传媒领域公认的核心竞争力。数字技术带来的新媒体只能成为报业传输信息渠道的延伸,使其具有提供多媒体信息及产品的能力。
    除了利用新媒体使报业获得增值外,同一内容的多渠道发布也将大大降低内容制作的成本。天津日报率先开发了卫星报,通过卫星发送,让《天津日报》与《纽约时报》、《今日美国》等报一起,在几十个国家实现同步落地。虽然目前发行仅有七八十份,但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张建星认为,卫星报的意义不在发行量,而在于使传统报业单纯依靠纸介这一传播模式得到改变,成为综合信息供应商,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
    业内专家认为,发展数字报业,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电子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协调对接。记者了解到,目前各报开发的多种阅读器等电子产品,大多还处于在“行业内部体验”阶段,尚未投入市场使用。包括阅读器的价格,现有技术条件下一般在3000元左右,可是报业老总们却认为这只有在千元以下才有可能推广。
    天津津科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庆诚对此深有感触,他所在的公司在手持阅读屏幕方面已经探索了七年时间,发展了十几万客户,但与报业之间的合作还刚刚起步,他说:“与报业结合后,电子产品的经营模式、内容供应链究竟是什么、甚至于如何定价、如何推广,现在还不得而知,这正是数字报业实验室应当探索的内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