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名制不会一帆风顺
    2006-10-19    本报记者:王鹤    来源:

    我国手机实名制的推进终于将出现质的飞跃。信息产业部日前透露,将于年内出台《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让手机实名制有法可依。届时,我国现有的两亿多非实名预付费手机用户将进行补充实名登记。但是,业内人士指出,手机实名制推广的复杂性使得即使有法可依仍面临重重困难。

手机实名制大势所趋

    记者从国家法制办相关人士了解到,《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由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共同制定,该办法已经通过国家法制办上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办法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如何保证短信业务健康成长,约束违法短信、诈骗短信、色情短信等垃圾短信,规范经营,减少通过手机短信进行的违规、违法行为。
    事实上,信息产业部在去年12月就表示,手机实名制是信息产业部2006年的工作重点之一。5月17日第38届世界电信日纪念大会上,信息产业部公开表示,手机实名制工作“基本准备就绪即将启动”。
    根据信息产业部9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手机用户超过4.3亿,但其中超过70%为“神州行”、“如意通”等未登记身份的预付费用户。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与管理所有关人士表示,近几年,国内出现大量短信欺诈、短信侵权,严重影响了用户的生活,甚至还致使许多用户上当受骗,使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而这些号码普遍为无法查证身份的预付费号码。
    与此同时,根据预测,未来几年手机用户平均每年将以5000万户的速度增长。随着3G等移动通信新技术即将投入商用,手机在应用的广度和业务的多样性上将会有更大的、目前难以预料的发展,包括手机银行这种对用户信息要求极高的业务,没有实名制的推行,这些业务将举步维艰。
    从国外监管情况来看,从2000年开始,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陆续出台手机实名制相关法规,并有严格的执行细则,手机实名制乃是大势所趋。

手机实名制将面临推行困难

    信息产业部新闻处处长王立健告诉记者,法规的实施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包括信息产业部、运营商、代理商、用户等,因为工作量非常大,不是说今天一公布,明天就会全部到位。因此,手机实名制推广的复杂性使得即使有法可依,仍是困难重重。
    百纳电信咨询分析师余章坤表示:“对运营商以及运营商的代理商来说,实名登记产生的直接、间接成本并不低,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业务流程等进行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且浩大的工程。”
    与此同时,由于实名登记必须到指定地点,因此,新增用户入网手续的增加,在一定时期内必将影响新增用户数量,运营商和代理商会在“收入利润”的考核和“社会责任”的舆论中彷徨。“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让运营商以及代理商来积极支持实名制的登记这是个问题。”余章坤说。
    此外,手机实名制试点地区中,存在核查工作复杂、新用户登记手续繁琐等问题。不过,电信专家阚凯力表示,电信监管部门会有相应的“过渡期”去推行这一新制度,而且也肯定会提前通知消费者。

实名制背后的隐患

    一份网上调查显示,对于即将出台的实名制法规,尽管很多用户认为实名制非常有必要,也会打击利用手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会对发送非法短信者形成威慑作用,但60%以上的用户心存疑虑:由于信息泄密给消费者造成困扰的事情已不胜枚举,因此,代理商把用户的身份证资料都掌握在手,如何保证用户隐私不外泄?事实上,由于我国还没有出台《隐私权保护法》或《个人信息保护法》,一些公司或个人甚至将收集到的个人信息拿到市场上去卖,牟取私利,却难以得到相应的惩处。这些问题对运营商、经销商的内控机制将是很大考验。
    阚凯力表示,目前手机预付费卡大部分是通过经销商售出,只有少数是通过移动或者联通自有渠道卖出去的。为了图利,一些经销商执行实名制时不一定会十分严格,甚至可能会帮助用户使用假身份证蒙混过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