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产业集群引领世界家电产业潮流
    2006-10-18    本报记者:王志 徐冰    来源:
    凭借成功收购科龙所带来的诸多国际化机会,海信集团近日发布了其进行国际市场布局的最新市场目标:2010年,电视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7%;冰箱产品将占据“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位置;空调产品将力争“全球第四”的位置。
    以海尔、海信等企业为龙头,青岛家电产业依靠不断自主创新,突破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从而形成了具有资源吸引效应、创新创业优势和集群扩张优势的现代家电产业集群,在世界家电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开始逐渐引领世界家电产业的潮流。
    作为目前中国惟一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的企业,20年前的海尔还是一个年营业额只有348万元却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如今,海尔已拥有变频冰箱、“防电墙”热水器等250多项发明专利,成为国内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家电企业,产品也从过去单一的冰箱,发展到包括空调、洗衣机、彩电、手机等69大门类一万多个品种,并有多个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居国内同行业之首。目前,海尔产品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没有自主品牌,就会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走。“技术立企”成为海信核心竞争力的所在。经过四年多的研制,2005年海信终于成功研发出了我国音视频领域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不仅结束了中国彩电全部依赖外国芯片的历史,而且开始尝试由生产制造商向技术专利商的转变。作为全球彩电生产及销售的第一大国,中国彩电第一次用上了“民族芯”。为不断突破高端领域,海信不仅重视应市产品的技术开发力量,更注重储备技术,持续对技术开发进行巨大的资金和人才等资源投入。目前,海信在彩电芯片、变频控制块、3G手机、光通信模块等领域已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同类企业,并为海信产品带来巨大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
    作为我国发育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家电产业基地,青岛家电业以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名牌企业为龙头,借助于自主创新,开始走向集约高效的“品牌经济”。2005年,青岛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已达80余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40亿元,在世界家电业占据重要地位。
    国际成功经验表明,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是其他发展形式无法比拟的。以海尔、海信等企业为龙头,青岛家电产业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国内制造商,从而形成在世界家电产业竞争中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
    作为一种能够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集群能把有直接联系的物资、技术、人力资源等特定性产业资源或要素吸引过来,形成资源吸引效应。同时,集群中分工的精细化及专业化,使集群内部长期平均成本下降,使产业集群产生明显的市场优势。而大批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聚集在一个区域,既彼此竞争,又互相学习,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形成产业集群的创新创业优势。产业集群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规模,拉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和扩张,形成产业集群的扩张优势。
    随着海尔成长为一个世界级名牌,大批整机生产企业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围绕海尔在青岛建立起来,一条以家电为核心的产业链飞快地拉长、膨胀。例如,海尔冰箱、空调千万级别的制造规模,吸引了三洋、广州冷机、台湾瑞智压缩机等企业前来建立压缩机总装厂;压缩机总装厂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吸引了为压缩机制造配套的电机厂、漆包线与热保护器厂等零部件厂前来;而这些零部件厂又吸引了五金件冲压、钢板剪切、铜材等原材料与原材料基加工的工厂前来。
    截至2005年底,海尔的零部件及配套件的关键件本地配套企业已经达到近100家,其核心配套件和电子元器件的本地配套率达到40%;海信已在自身周边形成产业集群企业110余家,其核心配套件和电子元器件的本地配套率达到30%。目前,青岛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白色家电配套基地、家电塑料加工配套基地和钣金加工配套基地。
    青岛的家电产业集群突破了传统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定位于先进制造业,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以自身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根据规划,2006年青岛家电产业集群将实现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同比增长30%;家电产品本地配套率将达到40%以上,其中核心配套件和主要电子元器件配套率将达到15%以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