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爱民:农村调研“土专家”
    2009-03-27    作者:何红卫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他的经历有点“土”:14岁就因家贫没读完中学回乡务农,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和村、乡、县、地区干部,年过四十又被调到省委机关;他的形象有点“土”:个子不高,肚子不小……
  但他的成果却不“土”:仅近五年就撰写了100多篇农村调查报告,中央和省领导批示46篇,有的被作为省委党校辅导教材和永久史料存入档案馆,更多变成了农村政策。
  他就是农村调研“土专家”——湖北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助理调研员余爱民。

调研方法很“土”:一次调查跑上百个村

  2004年,余爱民当时任监利县委政研室副主任,兼县税改办主任。有次看见省里文件转发中央领导考察湖北讲话中有这么一句话: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这个问题请你们调查研究。而此前,老家监利县白螺镇联盟村党支书来反映,村里一座当家的桥断了,想维修没有钱,找群众集资又违反税改政策,问他怎么办才好。余爱民想,下面百姓正着急,上面领导正关注,而这事正是一个税改办主任应研究的问题,这事就抓定。
  说干就干。他全县21个乡镇全跑遍,共跑了105个村,整整花去一个月,三个砖头厚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最后写成了1.8万字的调研报告。他总结出“由群众代表领办公益事业”的模式,首先在监利县发文推广,后来在全省和全国推广,至今仍然是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一个主要模式。
  他调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跑了全县21个乡镇100多个村。后来全省开展完善土地二轮延包工作,他兼任县“土地延包办主任”,开办“土地诊所”,一月接待上访农民上千人次,农民称他“政策通”。
  2004、2005年,他完成了30多个农村难题调查,跑遍全县700多个村,连农民家的狗都跟他混熟,一见他便摇头摆尾凑上来……
  因成绩突出,余爱民于2006年被调到省委政研室工作。

调研个性很“土”:喜欢直来直去提意见

  余爱民调到省委政研室被安排在农村处工作,主要职责是调查研究。他把老家村支书送他的八个字,写在笔记本的首页上:农民代表,省委参谋。
  余爱民作过一篇《为什么有些村支书不愿干》的调查,走访了一个县160多名村支书,发现明确表示不愿干的有不小比例。针对现状他提出了“让村支书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靠头、退职后有想头”的建议。有人劝他不要把报告递上去,何必惹领导不高兴而又自讨没趣呢。余爱民说:“这件事事关基层政权稳定,我不能知而不报。”余爱民把报告呈给省委主要领导,得到高度重视。省委专门组织了专题调研,并逐步为村级班子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余爱民的调查报告并不是篇篇都能得到领导肯定,但他敢于亮明自己观点。有人说他不识时务,他说有时候真理不一定掌握领导手中。

调查报告很“土”:散发着田野芳香

  用农民话说农村事是他的突出特点,也是他多年基层干部积累的本事。他在县里工作时每年写一篇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很多老百姓把他那“政策解读”的报纸贴在门上或墙上,至今还能在监利县百姓家找到。
  在调查研究上,余爱民提出两个观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参谋权,没有调查就没有落实权”。他分析有些机关干部沉不下去调研有三种状况,一是“不愿下水”,因为工作忙了没空下,因为舒适惯了不愿下,因为顾虑多了害怕下;二是“沉不到底”,因为层层叠叠陪着,因为方方面面备着,因为事事处处防着,因为上上下下瞒着,因为前前后后送着。三是“抓不到鱼”,因为好作秀,因为重主观,因为缺方法……
  在如何写好农村调查研究报告上,他提出“文无定法贵在创新”,自觉追求文章的“七有一无”境界,即文章应“有识、有理、有趣、有物、有情、有文、有句”和敢于“无视文章套路”。要力避“新八股”, 前四股谓之“四多”:任务多是领导指派,调查多在县市展开,资料多是网上下载,意见多合上级口味。后四股是“四式”:体裁都是报告式,结构都是三段式,标题都是平板式,语言都是社论式……

  相关稿件
· 2009十大经济新闻人物评选启动 2009-03-18
· 曹德旺:捐献29.5%股本做慈善 2009-03-09
· 吴晓灵谈当前三大金融热点 2009-03-09
· 杨澜出品天女网“三八”上线 2009-03-06
· 张彬和他的“爱农公社” 200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