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恺:逝去的国宝鉴赏大师
    2008-02-18    本报记者:魏运亨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即使是像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国宝”级的书画文物也不多,而能够鉴定这些“国宝”的著名鉴赏家就更屈指可数。曾在解放初发现《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真迹的杨仁恺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可惜的是,被人誉为“国眼”的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组成员、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杨仁恺先生,1月31日仙逝于沈阳,享年93岁。2月15日,杨仁恺先生追悼会举行,各级领导和文博界的人士深切表达了对先生的崇敬和怀念。

由杨仁恺鉴定出的《簪花仕女图》真迹。本报资料照片

抢救鉴别清宫散佚书画上百件

  杨仁恺的传奇经历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解放初期,正是由于他的慧眼识宝和不懈努力,才使得上百件散佚的历代珍贵书画重新被收回到国家怀抱。
  杨仁恺是四川省岳池县人,幼年丧父、家道贫窘,对书画鉴定并非“科班出身”。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早在成都担任中学教师时便对古代文物和古今书画产生浓厚兴趣。
  抗战时期,杨仁恺和当时寓居重庆的郭沫若、沈尹默等文化名人交流密切,更与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结下了师友之情。抗战胜利移居北京后,杨仁恺有空就“泡”在琉璃厂和厂甸,与书画鉴赏家张伯驹、徐石雪、陈半丁等志同道合,披览历代藏品,交流鉴定心得。
  1949年,人民共和国浴血诞生。翌年,杨仁恺受聘于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这一次他的所学所长有了用武之地。1952年,杨仁恺参加了东北银行存历代书法名画整理鉴定和拨交东北博物馆的接收工作。
  有一天,杨仁恺从库房中拿出一长卷慢慢展开,5米多长的绢本上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风俗画。杨仁恺眼前一亮,急切地寻找款识和题跋,可惜的是,这幅题为《清明上河图》的巨作并没有作者署名,只是画后有金代张著的题跋,明确作者为张择端。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历代仿作摹本甚多,赝品充斥坊间不计其数,这一幅是真的还是假的?杨仁恺以自己的渊博学识进行鉴定,最终确认此画为张择端的真迹。不久,这幅800年前的稀世珍宝被调入故宫博物院。
  那一段时间里,杨仁恺先后鉴定出《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百余件历代书画珍品。也是在那一段时间,杨仁恺奉命奔赴长春等地清查伪皇宫流散历代书画和善本图笈,开展追缴工作。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杨仁恺用三个月明察暗访,共追回被据守伪皇宫的国民党兵盗掠的内府散佚书画130多件。
  杨仁恺一生为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不遗余力,慧眼识宝鉴宝的故事举不胜举。上世纪60年代初,杨仁恺有一次到北京出差,没住旅店住在荣宝斋。有一天营业科的同志跑到后院,说有一个年轻人送来一包残破纸片,想请杨仁恺帮忙看一下是否有价值。杨仁恺出来一看,发现这些残破纸片全是宝贝,内有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行书苕溪诗》等书画珍品。经过一个上午,杨仁恺拼出了仅缺5个字的米芾长卷,荣宝斋以1600元的价格买下了无价国宝。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190篇手稿,原本由蒲氏后人蒲文珊珍藏。1948年土改时,这些珍贵手稿成了辽宁省西丰县元宝沟农会挖出的“浮财”,准备用来烧火取暖,后被一位县干部发现上报。经杨仁恺几个月的逐字校勘、研究判断,最终认定是蒲松龄真迹,现庋藏于辽宁省图书馆。

8年全国巡回鉴定过目书画6万件


  1983年,时任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的杨仁恺接到通知,参加了由全国最著名的7位大师组成的专家组,开始了长达8年之久的古代书画全国巡回鉴定工程。专家组成员中,当年68岁的杨仁恺和刘九庵算是“年轻人”,启功、谢稚柳、徐邦达、傅熹年、谢辰生则已年过古稀。7位专家行程数万里,足迹遍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8个书画收藏单位及部分私人收藏场所,共过目书画作品61596件。
  8年时间里,杨仁恺等7位专家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鉴定工作中,对国内现藏古代书画进行了系统整理。大师们辨明了许多原来模糊不定的作品,还在各地发现了原作为赝品保管的宋、元、明各时期代表画家传世稀少的佳作,基本摸清了中国内地现存古代书画的全部底数。
  文博界人士一致认为,那一次的全国书画鉴定工作,不但为研究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提供了一份详实权威的资料,更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对中国文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令人钦佩的是,作为一名著名鉴赏家,杨仁恺家里却没有一件古董。杨仁恺的朋友、画家李树基说:“不是没有人送他古董,而是有人送给他之后他就捐给了博物馆,而且不是以自己的名义捐,是以给他送文物的人的名义捐。这是难能可贵的!”李树基还十分钦佩杨仁恺的为人谦和低调。杨仁恺受聘担任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亚洲文化馆顾问。有一次杨仁恺到新加坡后与李树基去看画展,他坚持不麻烦任何人,只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去看。

著作等身创立古代书画鉴定学

  杨仁恺在辽宁省博物馆工作55载,积累了丰富的文物鉴定经验,对书画、碑帖等类文物的研究均具有高深的造诣。他潜心于学术研究,无论在任何艰难环境下,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围绕中国书画鉴赏、考订、书画史研究等课题,杨仁恺追根溯源,考据详尽,见解独到,著述宏富。
  他先后发表了《试论魏晋书法和王羲之父子风貌》《隋唐五代书法艺术演进轨迹》《晋人曹娥诔辞墨迹泛考》、《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的流传、真赝和年代考》《唐张旭的书风和他的“古诗四帖”》等百余篇极具学术价值的论文;著有《聊斋志异原稿研究》《沐雨楼文集》等专著十余部;主编了《中国美术全集·隋唐书法卷》《中国古代书画图录》《中国古今书画真伪图典》等大型工具性图书数十部。特别是他历时30余载写就的《国宝沉浮录》,是惟一全面研究清宫散佚书画流传历程与历史艺术价值的巨著,一版再版,影响巨大。
  杨仁恺深知中国古代书画博大精深,非一人之力一役之功所能探讨明白,必须后继有人薪火相传。他殚精竭虑编著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稿》,开创性地以科学概念定义书画鉴定,构建了中国书画鉴定学的体系框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主编的《中国书画》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书画发展历史与鉴定、鉴赏知识,成为专业学习与研究的权威读本。在长达60年的学术生涯中,先生为后世留下了数以千万字的极具价值的学术成果,堪称一代大师。

  相关稿件
· 谢国忠:中国式基金正毁灭价值 2008-02-18
· 杨百万:不要跟我说巴菲特 2008-02-18
· 巴菲特:8000亿美元高调救市 2008-02-18
· 林东:从"牛肉干"到"互联网" 2008-02-15
· 英国公主代言劳力士表 200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