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富豪施正荣:太阳能博士玩转资本游戏
    2007-01-08    本报记者:张见悦    来源:《京华时报》2007-01-08 34版

  他是旅居澳大利亚的世界顶级太阳能科技专家。他用四年的时间,成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国内进行了产业化。企业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已经入籍澳大利亚的他被“错误”地挂上了“中国内地首富”的桂冠。他——就是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博士。

  “那一年半的时间,我是中国社会大学博士速成。这段经历,我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同甘共苦’,也明白了什么叫做‘颠倒黑白’。”施正荣所说的“一年半”,是指2003年底到2005年中无锡尚德创业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那段日子。
  在此之前,他是回国创业不久的太阳能博士,在此之后,无锡尚德成功登陆美国纽约交易所,身家一两百亿的施正荣也有了“中国新首富”的称呼。“这中间的故事那可多了,等过几年我可以写一本书。”今天的施正荣说起那段日子,依然一脸感慨!

留洋书生回国创业

  2000年年初,施正荣告诉在澳洲生活多年的家人,自己准备回国创业的时候,老丈人首先提出了疑问:“你一介书生,你也想创业,你知道这里面水有多深啊?”
  “什么乱七八糟的,有那么复杂啊?”施正荣脱口而出。自从1988年从上海到澳洲新南威尔斯大学留学之后,十几年间他一直在研究太阳能科学,此时的身份是澳洲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技术董事,对于技术之外的世界,他了解得并不多。
  花了一个礼拜时间,施正荣用中文一口气写了一份210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了归国考察之旅,有点像春秋战国时那些饱学之士周游列国,寻找“伯乐”的样子。后来的施正荣不太愿意细说当时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拜会了哪些要员,遭遇了什么礼遇,因为现在大家都知道最终留下他的是无锡市政府,“其他地方的事情,说出来不太合适!”
  在无锡当地的一次论坛上作了一个关于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报告之后,施正荣便被无锡市政府领导看成“千里马”留了下来。当地政府甚至动用了行政影响力,为施正荣准备创办的“尚德”公司拉来了“小天鹅”等八家股东,总共计划投资600万美金,施也拿出了自己在澳洲的两年薪水40万美金,加上160万美元的技术参股,2001年5月,“尚德”宣告成立,业务是生产太阳能发电组件。
  “一切进展都很顺利,我自己都在想,啊,怎么就这么顺利啊!”尚德开业的时候,施正荣特地将自己的恩师、世界太阳能权威马丁·格林教授从澳洲请了过来,一方面可以为自己撑门面,一方面也有点向老师展示成果的意思。
  接下来的情况,并没有施正荣预感得那么顺利!

艰难历程读懂社会

  “现在大家很好理解太阳能产业了,尚德刚开始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政府把几个股东拉过来,大家可能感觉那几百万美金有点要打水漂的。”施正荣很快面临一个致命的问题,公司虽然已经“宣布成立”,但股东们的出资掏得并不是很痛快,以至于厂房建设、设备购置也都进展缓慢,甚至于很快连员工工资都成了问题。
  “从2002年3月到2004年底,我都带头只拿四分之一工资。”这段日子,对今天的施正荣来说,已成了光荣的革命历史,但在当时,很多员工动摇了,“我从澳洲带回来的一位博士也走了,这一下子更多人都觉得我不行了,连自己带回来的人都跑了。”
  另外的难题来自文化上的不适应。决定创业之后,施正荣曾经对在国外还是国内创业进行过比较,最后觉得自己还是比较了解国内的文化,于是决定回国,但他很快发现,离开了十几年的故乡,自己其实也不是很了解,“说好了要商谈一个项目,坐下来了不说事情,先喝酒,喝好了再说,那一开始感觉是有些别扭的!”
  最近,有人给施正荣写了一本书,把他早年的经历,创业的艰难都给搜集了出来,书稿到了施正荣手里便给压了下来,“尚德毕竟走过来了,现在要学会用一种阳光的心态,去看待过去的经历,很多故事说出来不好!”
  具体的故事、具体的人施正荣不愿意提,但一番感慨却是少不了的:“从2003年底到2005年年中,这一年半时间,我可以讲,我是中国社会大学博士速成,对中国那些至理名言,理解可以说是入木三分,以前在中学小学学到的那些成语,原来只是记住了,并没有理解,现在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天时地利人和’,什么叫‘任重道远’、‘同甘共苦’,什么叫‘颠倒黑白’。”
  施正荣认为这段时间自己成长很快,“从一个比较天真的学者,一下子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男人,知道社会生活不会一帆风顺。”

资本市场扬名立万

  实际上,回过头来看,虽然施正荣自感历经艰难,但相对而言,尚德的发展还是相当顺利的。2002年,经过一年多筹备,尚德顺利投产,第二年,便实现了90多万美金的盈利,同时开始成倍扩产,到了2004年,尚德已经获得了近两千万美元的利润,2005年达到了5000万美金,刚刚过去的2006年,预计可以获得一亿美金的利润。
  不过,施正荣的扬名天下,是在2005年底尚德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之后,随着尚德股票的持续飙升,施正荣的个人身家也在几个月之内向两百亿人民币逼近,当大家将眼光投向这位留洋博士之后才发现,太阳能科学并不是他唯一的知识,对资本运作规则的娴熟运用,在这场科技财富传奇中同样不可缺少。
  如前所述,尚德成立之初,施正荣依据现金和技术入股,持有公司25%的股份,之后经过一些公司奖励,股份有所提高,然而在尚德上市之后,大家却发现,施正荣持有的股份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到了46.8%,这中间经历了一场涉及境外机构贷款介入、风险基金注入、国有股退出等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戏法,最终的结果是原来国有投资者获得十几倍的收益套现退出,境外机构贷款方取得成倍收益,风投们拿到自己想要的原始股,整个游戏的总导演施正荣自己则摇身成了尚德的最大股东,大家皆大欢喜,尚德也顺利上市。
  “我花了十个月时间,在研究资本里面的东西,这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的一个游戏,”施正荣感觉自己现在在资本市场上也是专家了,“给其他企业当个顾问没有问题。”现在,施正荣另外一个身份是纽交所“国际顾问”,这个职务全球只有30位。对于国内的后来者,施正荣提醒,资本这个游戏要玩得好,需要一个很强的实体支持着,那样就会玩得锦上添花。

[人物观点]从科学家到企业家

  从小到大,施正荣和商业一直没有直接的关系,留学澳洲十几年,他的身份也一直是太阳能研究专家,但短短几年之间,这位科学家却成功创办了一所全球著名的企业,自己也变成了“首富”,这里面有何秘方?
  施正荣解释:“知识分子创业,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技术不是唯一的,往往搞技术出身的人都把技术放在第一位,但搞企业要把市场放在第一。一切为了市场,一定要有盈利,要克服那种臭老九的清高习惯,整合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有人说我在国外搞的是第二代技术,回国生产的是第一代产品,这就对啦!”

  ■ 个人简历
  1963年2月,出生于江苏扬中。
  1983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88年,留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马丁·格林教授。
  1991年,以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获博士学位。
  1995年,任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技术董事。
  2000年,回国创办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CEO。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