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8-06 作者:民族证券 徐一钉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近期A股近似逼空的超强走势,与已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并不匹配,特别是目前上市公司正处在净利润增长同比逐季回落周期内。现阶段A股市场对利淡因素很麻木,投资者似乎在参与反弹时并不关注“宏观、数据”,这轮反弹具有很浓的投资者之间博弈的色彩。 1992年的386点上涨到1993年的1558点,是沪深股市从地域走向全国的开始,吸纳对象主要是大城市有投资意愿的机构、个人;1996年的512点上涨到2001年的2245点,是沪深股市走向全国的重要时期,吸纳对象是全国有投资意向的机构、个人;2005年的998点上涨到2007年的6124点,使得全国居民迅速普及股票知识,吸纳对象既有国内各类投资者,也有QFII等海外资金参与。 经过上述三次大牛市,A股流通市值从小得可以忽略,增大到8月4日的14.5万亿元。有意思的是,这20年间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中反弹的演绎,各类投资者早已习惯了“粗放式经营”,即上涨或反弹中博弈的对象是“增量资金”,也就是缺乏经验的投资新手。但A股流通市值的增长“碰”上了天花板,即受制于居民储蓄余额或社会各类存款余额。6124点以后,A股流通市值与居民储蓄余额之比每当触及57%至60%时(不见得是上证综指最高时),A股市场最终都选择调整,比如:2008年1月的5522点,或2010年1月的3306点。 由于受居民储蓄余额总量的制约,新的增量资金相对于现阶段A股流通市值杯水车薪,今后A股市场一轮行情的产生,很难再复制以前的“粗放式经营”,博弈对象将从以前的增量转向存量。也就是说,阶段性存量资金有多少,决定了阶段性反弹力度有多大。2319点反弹的一大背景是,经过4月到6月的下跌,各类投资者在持续的下跌“挤压”下,很多机构纷纷降低了仓位。比如:到6月30日,302只公募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2.43%,比一季度末下降了9.27个百分点。随着各类机构一轮“去仓位化”(减仓)的结束,又开始了一轮新的博弈游戏,即各类机构的“再仓位化”(增仓)。 目前心里不踏实的也由5月、6月份的重仓的机构,换成了仓位较轻的投资者。上周三笔者跟一些圈里的朋友“戏言”:如果你们痛痛快快地把仓位加上去,这轮反弹恐怕就见顶了;如果你们依然保持谨慎或逢高减仓,A股市场将反复折腾大家,就如同“搓衣板”搓得你很不爽,直到多数投资者把仓位提上去,否则这轮反弹见顶的时候就要推后。虽然这是“戏言”,但反映出目前A股市场的现状。其实,在4月到6月间,大家已经经历了一轮“搓衣板”下跌,跌到2300点、2400点时,当一些投资者承受不住“搓”的痛苦把仓位降下来后,反弹就开始了。 7月27日以后,沪深两市成交量明显放大到单日2000亿元以上,表明承受不住“搓”的投资者开始加仓。据测算,7月30日公募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78%。笔者预计,这轮反弹结束时,公募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将增加到82%左右。考虑到8月2日至5日两市累计成交8700多亿元,以及目前很多机构乐观的情绪,估计多数机构的持仓近一步提升。相比2319点时,A股存量资金已经被消耗过半。而农业银行发行、上市后,上交所主板IPO发行的速度加快。再加上建设银行等四大行有待实施的融资额2850亿元(包括配股和发债),以及下半年大小非解禁股上市,目前存量资金并不充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