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提示股民:警惕股市交易中“群体行为陷阱”
    2010-07-23    作者:记者 武彩霞/深圳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深交所日前发文指出,投资者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疯狂性群体行为的陷阱,应在决策时考虑多空各种信息,综合分析、审慎出手。
  深交所综合研究所一份研究指出,很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经历:看到媒体、朋友和同事都在谈论炒股挣钱,会情不自禁地开户入市;看到大家都在买某支股票,也不由自主地大笔买入。不知不觉中,自己已落入了疯狂性群体行为的陷阱。
  群体行为是人们无意识地以“集体规范或多数人意见”为准则进行一致行动的现象。群体行为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比如网民追捧“犀利哥”等,都是群体行为的例子。股市泡沫中,投资者随着其他人一起不顾一切地买入或抛售股票,完全不顾股票本身的价值,就形成了疯狂的股票交易群体行为。
  群体行为的两个突出特点是“少数跟随多数”和“无意识”。前者指个人在群体决策中失去独立的判断力,以一种从众的心理跟随大多数人行动;后者指个人跟随群体的行动并不是有意的,而是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后陷入一种无意识状态。
  人们为什么会放弃自己的想法,甘愿服从其他大多数人的意见呢?深交所发文指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为了“合群”,怕被群体抛弃;其次是信息不足,觉得别人可能掌握自己没有的信息,因而效仿大多数人的做法更保险。因此在股市中,很多散户炒股都是“盲从”潮流,追涨杀跌都是“群体压力”或“社会影响”等情绪下贯彻的非理性群体行为。
  深交所认为,股市群体行为的发生往往还有特定的因素存在。首先是“结构性诱因”,比如市场过热导致的情绪高涨,长期停发新股引发的对新股上市的高度关注等等。其次是“特定人群”,中国股市中新开户、小规模、缺少交易经验和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具有高度的聚集性。然后是“激发因素”,它既可能是某些重大政策的出台,也可能是某些市场传言,甚至可能是盘中出现的某笔大额委托单。最后是“内部强化机制”,也就是以“行情”为纽带,投资者形成了“越涨越买、越买越涨”的放大传染机制和循环反馈过程,造成群体行为的不断强化。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共同造成了中国股市的群体行为频发。
  深交所发文指出,短期性的、疯狂性的群体行为经常造成社会或者股市的动荡,严重时则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在疯狂群体行为的酝酿过程中,一个很小的事件就可能打破整个群体的平衡,引起群体力量的集中爆发,这正是此种群体行为的可怕之处。与此同时,参与此种群体行为的个体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损失,比如很多散户盲目地追涨杀跌都以血本无归收场。而在一项深交所的权威研究中,上市首日买入22只样本股票的个人投资者整体亏损比例达到51.28%,个别股票的投资者账户平均亏损比例甚至高达99%。
  如何避免落入群体行为的陷阱?深交所提醒投资者,首先应该强化对证券知识的学习,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
  其次,要在股市的涨跌停、停牌措施启动时冷静思考、认真分析,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头脑一热就作出跟进决策。
  再次,不要轻信市场中流传的各种不实消息与谣言,有意识地关注上市公司或交易所等部门公布的澄清公告,第一时间降低自己参与群体行为的可能性。
  最后,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的卖空机制逐步建立起来,多空力量的制衡将更加方便有效,因此投资者更应在决策时考虑多空各种信息,综合分析、审慎出手,而不是“拍脑袋”一拥而上。

  相关稿件
· 区别看待期市和股市交易量 2009-07-03
· 全球股市交易额萎缩 头两个月同比下降45% 2009-03-23
· 深沪股市交易的14只认购权证7日全部报跌 2008-05-08
· 央行报告:股权分置改革效应显现 股市交易活跃 2007-11-08
· 股市三季度有望探底回升 201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