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6-29 作者:张海波/编译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刊登该报记者古田涉的一篇报道,题为《亚洲货币跟着人民币走》。该文章分析,由于亚洲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贸易及投资关系不断加深,各国政府在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同时,也纷纷加强了对本国货币汇率的引导。 由于中国政府决定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投资者普遍认为其他亚洲当局也会容忍其货币升值,因此大量的投资资金开始涌入亚洲市场,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货币的升值。 升值幅度最大的韩国货币韩元。6月21日韩元的收盘价为1美元兑换1173韩元,比上周末上升了2.5%。台币和新加坡元的升幅分别达到1.3%和0.8%。在香港的日本金融机构的外汇交易人表示:“亚洲货币跟着人民币走的格局已经越来越明显。” 亚洲货币的一大特点是紧盯与其经济关系密切的主要货币。1997年货币危机之前,亚洲国家的货币基本上跟着与其经济关系最密切的美元走,此后又加强了与日元的联动。将本国货币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联动,可以使本国产业竞争力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 然而,2005年前后中国迅速崛起,并取代日美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对象。2009年韩国对华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23.6%,比2000年的13%有了很大提高。这种趋势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对于各国货币当局来说,提高与人民币的联动性在经济政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曾经使得中国的出口一度陷入停滞。2008年夏季以后,中国再次将人民币与美元比价固定在一个水平。与美元一样,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比价出现了下跌。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对这种情况做出了反应。为防止自身货币升值,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密切关注人民币走势的同时,及时在外汇市场进行了干预。他们担心如果人民币汇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那么自身的出口竞争力就会受到影响。 在人民银行宣布要增强汇率弹性之后,6月21日上海市场人民币呈现出升势。欧洲投资者认为,人民币升值之后,亚洲国家的货币当局就免去了紧盯人民币汇率引导其货币贬值的苦差事,因此开始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入亚洲货币。 不仅亚洲货币当局如此,今后市场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也将不得不时刻看着人民币的脸色行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