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突然袭来的资金面“旱情”,给此前一路高歌猛进的债券市场来了一个措手不及。一时间,短端收益率纷纷倒戈上行。机构分析表示,由于债市估值和资金面两大因素存在变化,6月份债市的风险大于机会,投资者可以关注中短期利率产品和信用品种的市场机会。
两大因素不支持债市继续走强
“年初以来,债券市场是在经济增长、物价上行与货币政策趋紧的不利环境中依靠资金面支撑逆水行舟。”中国国债协会分析师谭虎表示。 据分析,5月上旬,在资金面与基本面的双轮驱动下,债券指数一路高歌猛进,债市收益率整体大幅下行。一些关键期限产品收益率相继创出年内新低,10年期国债一度跌破3.20%。不过,5月下旬以来,资金面风向突变,让债市气势如虹的上涨行情来了个急刹车。短期资金成本的迅速攀升,首先终结了收益率曲线短端步步下滑的态势,央票、短融收益率纷纷反弹回升,后来随着货币市场利率上涨事态的愈演愈烈,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开始松动。相比之下,得益于配置资金的支撑,中长债收益率的反弹幅度有限,并且从全月来看仍有所下行,这使得5月份债市呈现总体上涨但伴有结构性调整的格局,收益率曲线平坦化趋势明显。 中信证券等多家机构分析表示,从目前来看,6月份有两大因素不支持债市继续走强。首先就估值而言,目前10年期利率债不仅低于历史平均水平40个基点,而且也与2009年7月份1年期央票发行重启前的水平相差无几。尤其是5年期国债收益率,如果剔除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最艰难的时期外,几乎已经是历史最低水平了。从估值角度看,目前的收益率水平不再支持债市继续走强。 其次是资金面,经过4、5月份公开市场操作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连续净回笼,目前银行体系资金已经开始有趋紧迹象,隔夜回购利率已经由3月下旬的1.3%上升到2.1%附近,这种上升趋势应该还会持续下去。6月份公开市场或存款准备金率还有进一步回笼的压力,而目前银行体系超储率可能就在1.6%附近,因此后期的公开市场回笼对资金面收紧的边际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6月风险不断积聚
机构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目前,投资者对债券市场后市的看法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一方面,经济下滑的风险依然存在,对债市的支撑作用不会很快消失。但另一方面,债市收益率几乎跌无可跌、资金面趋紧态势并未转向,加之新券供给又有增加趋势,牛市拐点似乎又近在咫尺。 就目前而言,尽管债券市场资金面还算宽松,但是充裕程度确实已经大不如前。相比之下,基本面可能将是支撑未来收益率保持低位的更有利因素。从投资和出口的角度来看,未来宏观经济下滑的风险的确存在。持乐观态度的机构认为,如果经济下滑的趋势得到验证,无疑可对中长期债券的行情起到提振作用。另外,部分市场人士猜测,在经济潜在风险上升的情况下,央行对流动性的收缩力度可能会有所放松,甚至会转而净投放资金。如果是这样,近期资金面紧张的状况就有可能逐步得到解决,相应缓解短期利率上行的压力。 不过,兴业证券等机构分析人士认为,经济放缓趋势是否最终确立,还有待5月份数据进一步验证,而目前债市的走势似乎已经过度夸大了经济放缓的风险。另外,债券收益率水平也似乎很难再支持债市继续上涨,特别是短端绝对收益率仍处于历史低位,加上资金成本抬升的趋势,短端风险持续加大。 中银国际表示,从目前的基本面环境看,“二次探底”预期的升温导致对紧缩货币政策的预期延后,但尚未严重到收紧口径要改为“二次放松”。此外,6月份国债、金融债净供给量略有压力,资金面持续偏紧导致的配置需求趋弱,将对中长期限产品利率构成一定上行压力。总体而言,短期内中长期限产品收益率进一步下探空间较为有限,预计6月份将进入震荡整理阶段,且上行的风险不断积聚。
关注中短期品种投资机会
分析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虑到6月份的市场情况,债券市场中短期利率产品和信用品种可能存在投资机会。 机构分析人士认为,债券市场已经处于泡沫化运行,利率品种已经开始积聚风险。海通证券表示,从谨慎角度出发,建议投资者优先考虑2-3年期利率产品,减持5年期及以上品种。 中信证券预计,二季度后半部分政策进入观望期,虽然出台更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但现在预言政策的“二次放松”也为时过早。中信证券表示,在国际、国内经济都存在下调可能的背景下,债券市场尽管有泡沫,但短期仍难以大幅度下跌。建议重点配置3-5年期的中、高级信用级别的企业债、中票以获取绝对票息,同时,持有适当的3年期央票以保持流动性。 对于前期市场瞩目的可转债,机构分析人士认为,可转债市场已进入高速扩容时期,年内有望扩容到千亿元以上。目伴随着可转债市场的高速扩容,可转债估值泡沫将逐步下降甚至快速下降,越来越多的高估值可转债将向唐钢转债靠拢,成为防御性强的可转债,纯债收益率水平有望进一步上升。申银万国证券表示,考虑到可转债市场流动性较差,未来市场巨幅扩容下可转债估值泡沫可能快速破灭,对高估值转债,建议在市场上涨过程中逐步减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