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加工贸易
    2010-05-21        来源:经济参考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带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地区正是利用了加工贸易与香港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垂直分工,进而实现了地区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了经济的快速起飞和发展。
  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据海关统计,1980年我国加工贸易总额为16.66亿美元,仅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4%,而到2006年,加工贸易总额达到8319亿美元,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8.6%。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相对比较简单。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在大力开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逐渐采用了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和进料加工等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便从较小规模发展成长起来,为推动我国外贸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作为重要的加工贸易区,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外向型。相关资料显示,目前该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不少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供应国际市场。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实现途径是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同时本地区有临近港澳的位置优势,有侨乡的优势,有多优良海港的优势和劳动力丰富等优势,再加上国家为这里制订的优惠政策,使这里成为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风水宝地。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现今,“珠三角”实际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
  不过,依据《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说明的,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相关稿件
· 珠三角经济重心西移 珠海发展进入阳刚时代 2010-01-28
· 珠三角:重构产业版图实现高速增长 2010-01-20
· 珠三角进入“城市群竞争时代” 2010-01-07
· 珠三角更加“同城化” 2009-12-10
· 珠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回暖 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