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工业化”旗帜下的美国经济蓝图
    2010-05-18    作者:记者 傅云威 刘洪/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消费者开支是美国今年经济第一季度增长主要推动力。4月30日,顾客在美国纽约的一家Target连锁超市内购物。新华社记者 刘欣 摄

    从加强金融监管到提振实体经济,从支持前沿科研到资助中小企业,从改进教育系统到努力创造就业岗位、从提出促进出口计划到力推新能源战略……美国正被卷入一场被新闻界冠以“再工业化”称谓的变革当中。
  不难看出,美国所绘蓝图酝酿的深度、广度以及前景已远远超越传统工业范畴,成为奥巴马政府复兴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美国未来全球领先地位的国家战略。不论这场战略如何实施,结果怎样,都注定会给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科技领域打上深刻烙印。

  穷则思变

  美国正以这次金融危机为突破口,扭转金融业和实体经济本末倒置的关系,使美国经济向实体经济深刻转型

  过去40年,以美国代表的西方国家经济经历了“金融化”过程,即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业不断膨胀,制造业却不断萎缩,出现所谓“空心化”现象。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华尔街财富效应日益显现,制造业也由此被当成了美国的“夕阳产业”。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这种本末倒置的关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刻根源。
  从1970年到2007年,美国金融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由13%上升至20%,同期美国金融业利润占全部公司利润的比重却由10%左右蹿升至40%。金融业和非金融业职员的年薪差额从1987年的1.1万美元扩大至2007年的4万美元。
  缺乏监管、金融创新过度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等因素,使得金融业大玩“钱生钱”的游戏,赚取巨额利润。正如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德烈·奥尔良所说,正是金融业高利润的要求影响了美国等国的经济增长,导致实体企业纷纷外迁,金融业急剧膨胀,产业发展失衡,产业工人减少。
  纵观世界经济演进历史,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始终是主要经济体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之本。实体经济与金融业之间应当是“本”和“用”的关系:前者是后者存在基础,后者是前者发展的辅助。正是两者本末倒挂现象让美国虚拟经济部门获得了暂时暴利,却给金融危机爆发埋下祸种,最终使整个国民经济遭受重创。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认为:“过度依赖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使美国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市场大幅萎缩,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作用凸现出来。”
  有鉴于此,奥巴马提出了“岩上之屋”的全新理念。“岩上之屋”一词,出自奥巴马2009年4月14日在华盛顿乔治敦大学的一次演讲。在这次精心准备的演讲中,奥巴马引述《圣经》中的比喻说,建在沙上的房子会倒掉,建在岩石上的房屋依然屹立。因此,“我们不能在沙上重建我们的经济,我们必须在岩石上重建我们的房屋”。
  奥巴马事后解释,美国必须重建经济的基础。在过去10年,40%的美国企业利润来自金融领域,这种虚拟经济是不可持续的,这也是美国陷入金融危机的根源。美国经济必须深刻转型,政府将通过制定新的教育、医疗卫生、能源计划,增强美国经济竞争力,为经济新的腾飞奠定坚持的基础。
  这从美国在医疗改革、金融监管、新能源等领域的一系列积极改革就可看出,奥巴马正以这次危机为突破口,使美国经济进行深刻转型,其结果,不仅对美国经济,也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现实之选

  美国制造业将有超过220万个就业岗位空缺,无疑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很好抓手

  后危机时代,美国政府面临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当务之急。美国制造业的固有规模、就业优势和发展潜力使之成为奥巴马政府解决现实问题的天然选择。
  来自美国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制造业创造了1.4万亿美元国民收入,为最大的经济部门之一,这个数字大致相当于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加拿大的经济规模。对于奥巴马政府而言,规模和产出巨大的制造业无疑是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很好抓手。
  自美国经济2007年12月陷入衰退以来,美国失业人口已经蹿升至大约820万人,当前美国失业率仍接近10%,较2007年增长5个百分点。可以说,能否有效改善民众就业状况,不仅关乎经济发展,也关乎票箱,就业已经成为奥巴马政府的要务。而制造业巨大的就业潜力使之成为奥巴马政府攻克失业难题的关键。
  美国制造业对其他经济部门影响深远。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估计,美国每生产1美元制成品就能产生价值1.37美元的额外经济活动,比任何其他经济部门的额外产出都高。
  制造业的这种特点当然有助于创造就业。相关研究表明,制造业的每个工作岗位可以支撑其他经济部门的3个工作岗位。美国劳工统计局预测,2008年到2018年,美国制造业将有超过220万个生产性就业岗位空缺。这对于失业者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对外贸易赤字是美国经济不可持续的另外一大难题。白宫去年12月在一份名为《振兴美国制造业框架》的文件中指出,高科技领域工业制成品出口占美国出口总量的69%。在美国急于削减贸易赤字,促进经济增长的背景下,这一点格外重要。
  为进一步为美国产品的拓展海外市场,奥巴马在今年1月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今后5年内把美国出口翻一番的目标。自那以来,美国政府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向国会提交《2010年总统贸易政策日程》,成立所谓“出口促进内阁”,与澳大利亚就“泛太平洋伙伴计划”举行首次磋商,与印度签署“贸易与投资合作框架协议”……由此,美国启动了一场以制造业促进就业,以出口拉动增长的国家行动。

  谋万世者

  所谓“再工业化”,其要义在于大力发展生物技术、风力发电、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电动汽车等高新技术

  白宫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在国内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也不会发展不具备原材料地理优势的制造业,“美国不大可能,也无意为获取世界上所有制造业工作机会展开竞争”。
  这表明,美国的所谓“再工业化”不是简单的再度工业化,更不可能使美国经济返回劳动密集型和资源要素型的低端增长模式,其要义在于大力发展生物技术、风力发电、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电动汽车等高新技术,并以此改造传统制造业,建立新产业部门,创造新经济增长点。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就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美国的许多制造行业,比如说,像家具、家电等行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些产业的生产已大量转移到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如果对这些行业实行“再工业化”,无疑既不可能,也不现实,而且只会增加国际贸易摩擦,甚至引发贸易战。
  为实现“再工业化”这一目标,奥巴马政府拟从七个方面破解发展难题:一、改善培训教育系统,使工人获得必要的劳动技能;二、为创造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操作规范而进行投资。鼓励不能立即投入商业运营的基础性研究,保护知识产权;三、为商业投资提供稳定而有效的资本市场,资助中小企业,加强金融监管,使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而非凌驾其上;四、建设产业集群,完善产业布局,帮助相关地区和工人实现转型;五、投资于包括交通电池、高速铁路和下一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在内的先进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六、确保美国商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拥有销路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七、改善商业环境,使法律、税收和监管机制利于美国制造业发展。
  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在细化和强力推进上述战略。包括配套设施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和资助科研机构在内的某些项目已率先获得规模可观的量化扶持方案。奥巴马政府贯彻上述目标时行政手段之有力,涉及领域之广泛,执行程序之高效,为近几届美国政府所罕见。
  可以说,这是美国决策层的一项成系统的、全方位的长远战略,最终目的在于促使美国经济赢得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制高点,引领可能到来的下一场科技革命。

  两大重点

  一是新能源的发展,二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打造美国高铁网络

  从目前来看,美国“再工业化”有两大重点:
  一是新能源的发展。
  在被认为是奥巴马“新政”的7870亿美元刺激经济方案(现规模已扩展至8000多亿美元)中,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是其中一大重点,其相关投资总额超过了400亿美元。
  按照奥巴马的计划,在未来10年内,美国在可替代能源上的投入将达到1500亿美元。在未来三年内,美国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将翻一番。
  对奥巴马来说,目前发展绿色经济,有着多重考虑。首先发展绿色经济有助于增加就业,加快美国经济的复苏。奥巴马在近来多次演讲中都强调,在当前美国经济形势下,对新能源的开发,并为美国创造数百万就业岗位。
  更主要的,通过对新能源的开发,将极大提高美国的能源安全,并创造一个全新的能源产业。可以说,美国继互联网和房地产之后,又找到了一个可以引领经济发展的新的领域。
  新能源的开发,还只是美国“再工业化”计划的一部分。另一个发展重点,则是美国基础设施的建设。
  奥巴马“新政”中相当部分资金,就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研究,这也被认为是艾森豪威尔总统开始高速公路建设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对医学、数学等基础科学领域的投资,用奥巴马的话说,也是美国历史上投入最大的一次,将促进一系列的“新发明和新突破”。
  基础设施的一个颇为人关注的重点,则是对高速铁路的建设。在今年初的国情咨文中,奥巴马说,美国修建了历史上第一个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然后,他话锋一转警告说:“没有理由(听任)欧洲和中国能造出最快的火车……”。
  作为“学习中国好榜样”的具体步骤,在发表国情咨文的第二天,奥巴马即南下佛罗里达,并在那里宣布,政府将斥资80亿美元,打造美国高铁网络。他并且再次警告,中国、德国等国“正你争我赶,做出必要的投资”。他强调,如果美国不在这方面进行投资,以后将被迫从其他国家进口相关技术。

  相关稿件
· 数据向好 美国经济或已结束衰退 2010-04-21
· 就业不振仍是美国经济头号难题 2010-04-09
· 美国经济初现政策超调新风险 2010-02-05
· 樊纲:美国经济仍面临二次探底风险 2010-01-12
· 美国经济来年要跨两道槛 2009-12-23